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的观察,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第二部分:通过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儿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预防呼吸暂停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探讨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2例。随机分为咖啡因治疗组及氨茶碱治疗组,咖啡因治疗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首剂为20 mg/kg,静脉注射,24小时后予维持量5 mg/kg/d,QD,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组,首剂5 mg/kg静脉注射,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次,Q12H,静脉注射。两组均于呼吸暂停消失7日后停药。对两组患儿药物治疗48小时后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及高血糖的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使用n-CPAP的时长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32例(排除发育畸形、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随机分为咖啡因治疗组及对照组。咖啡因治疗组于生后满24小时即开始经静脉输入枸缘酸咖啡因,首剂20 mg/kg,24小时后开始给予维持量5 mg/kg,QD,直至矫正胎龄满34周。对照组不使用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至用药48小时后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生率、使用呼吸机及n-CPAP的时长、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体重增长速率及住院时长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第一部分:对8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组。咖啡因治疗组与氨茶碱治疗组在再次呼吸暂停发生率、使用n-CPAP时长、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患儿PDA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血糖的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咖啡因治疗组均低于氨茶碱治疗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第二部分:对132例早产儿随机分组。比较咖啡因治疗组及对照组用药48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率、住院期间使用n-CPAP时长、生后一周PDA发生率、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住院时长,咖啡因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患儿在BPD的发生率、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体重增长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的疗效与氨茶碱比较无明显差异,咖啡因还具有促进动脉导管关闭及减少颅内出血的作用,且咖啡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茶碱。故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用药选择上咖啡因优于氨茶碱。2.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即预防性给予咖啡因可有效避免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预防性使用咖啡因还可缩短n-CPAP的使用时长,减少生后一周PDA发生率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长。且多项研究均显示咖啡因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故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后建议给予咖啡因预防呼吸暂停,从而避免频繁发作呼吸暂停对早产儿各脏器系统的损伤,改善早产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