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全球经济形势,决定世界各国及各地区间竞争力强大与否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中国,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可靠保证在于自主创新,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进步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的重要因素也在于自主创新。明确各创新主体在区域自主创新中的地位,并大力发扬区域自主创新的主导力,如此才可完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引导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鼓励区域自主创新的发展,逐渐形成区域间自主创新的格局,从根本上贯彻执行自主创新战略,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重心,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实施了一系列主打改革的方针策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举措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后,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地方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政策,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政府政策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在查阅分析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区域自主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2015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政府政策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遵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科技投入能力、创新辐射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共计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要明显优于西部落后地区。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政府政策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用财政支持政策力度、人才激励政策力度、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力度和创新活动激励政策力度四个指标来度量政府政策,用SPSS17.0软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别实证研究了四个指标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财政支持政策力度、人才激励政策力度、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力度和创新活动激励政策力度越大,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越强,四个政府政策指标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呈正相关。最后,本文在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指导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