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化学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新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及其靶点和机制研究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研究内容。赤霉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四环二萜类物质,其由贝壳杉烯代谢转化而来,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赤霉素为基础,通过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取具有更高活性的新型衍生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论文第二章对35个新型赤霉酸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化学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新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及其靶点和机制研究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研究内容。赤霉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四环二萜类物质,其由贝壳杉烯代谢转化而来,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赤霉素为基础,通过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取具有更高活性的新型衍生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论文第二章对35个新型赤霉酸GA3衍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α,β-不饱和酮是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基团,其中,化合物C45具有显著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C45诱导肿瘤细胞S期阻滞及肿瘤细胞凋亡。Weel是一种酪氨酸激酶,为细胞周期G2/M期检查点的关键因子,负责检测DNA复制和损伤并进一步调控修复过程。抑制或下调肿瘤细胞中Wee1激酶活性后,致使有丝分裂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论文第三章利用MTS法评价了化学合成的系列Wee1抑制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发现化合物B1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对其抗肿瘤机制研究发现,化合物B1能够诱导肿瘤细胞G2/M期阻滞及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在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进行信号传导以及形成纺锤体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管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论文第四章利用体外微管蛋白聚合试剂盒筛选发现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微管聚合抑制活性。其中,活性化合物Oridonin能够剂量依赖地促进微管解聚,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它通过结合微管蛋白,促进微管和纺锤体解聚,导致肿瘤细胞G2/M周期阻滞,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微管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和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
其他文献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效应因子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水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效应因子能被水稻抗性基因识别,激发水稻抗病反应,因此也称无毒基因。稻瘟菌无毒基因与水稻抗性基因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的互作关系。目前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法即培育抗性水稻品种。然而稻瘟菌无毒基因变异快的特点,导致新的抗瘟品种往往很快就失去了抗性。截止目前,已克隆的无
芽孢杆菌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生防细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Y-1菌株是从龙眼叶片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本研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Y-1菌株分泌产生的脂肽类抑菌物质进行深入
课题中期检查是在课题研究开题与结束的中间时段,对课题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研究活动。为使研究者明白其中的意义,促使科研管理部门规范操作,文章就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的功能、组织以及中期报告撰写做了总体阐述。
虫害能直接威胁农作物的产量,透彻地理解植物抗虫机理利于作物品种的抗虫性改良,而抗虫机理研究中重要一环就是对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植物受到虫咬后,能快速启动以植物激素信号途径为代表的复杂调控机制,从而影响诸多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以提升植物的抗虫能力。以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为例,当受到虫害威胁时,细胞内大量合成具有抗虫能力的次级代谢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一类由吲哚衍生而来丁布类次生代谢物。作
本试验对第四世代笼养金定鸭和攸县麻鸭生产性能及蛋品质进行测定,并分别对蛋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金定鸭和攸县麻鸭的骨桥蛋白(OPN)基因第七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该多态性与金定鸭和攸县麻鸭的蛋品质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结果可为金定鸭和攸县麻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分子标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第四世代金定鸭、攸县麻鸭受精率分别为66.58%、64.75%;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