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将对中国油菜产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国油菜产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国内众多学者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中国油菜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因而中国油菜产业前景暗淡。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全新角度阐述了WTO对中国油菜产业的真实影响,认为不应对加入WTO带给中国油菜产业的挑战作过分消极的解读。基于配额数量并不等于进口义务、大国进口所带来的价格提升效应、国人消费偏好以及中国油菜产业内部效益潜力巨大等理由,本文认为中国油菜产业在加入WTO后只是成为国际油菜市场和油料市场的一个组成成分,其未来还有待于博弈,从而论证了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使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湖北油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走“双低油菜产业化”之路作为发展中国油菜产业的主要措施。基于双低油菜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在油菜这一特定部门中的具体化,本论文根据农业产业化理论分别从湖北油菜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利益分配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几个环节,分析了湖北在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湖北双低油菜生产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双低油菜加工能力位居全国之首但仍是制约油菜产业化进程中的瓶颈因素;油菜产品已具备一定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且整合的销售市场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湖北油菜产品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还没有形成利益互补、发展互动的良性关系;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不合理制约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的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但仍有待完善。以此为基础,本文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湖北油菜产业进行整体评述,提出湖北油菜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 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湖北双低油菜产业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整合预期及尚存的偏差,提出解决偏差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最后,根据湖北油菜产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所设定的原则、模式和机制,提出中国(湖北)油菜产业要实现双低油菜产业化,就必须在环节差距和整体差距上进行相应调整和重构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