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改进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临床效果,结合基础及临床应用,进一步完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转移修复创面的手术方式方法,提高其治疗下肢远端部位及足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功能疗效,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于2003年11月--2009年9月,临床应用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损伤18例,通过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软组织缺损部位层次和缺损面积、所切取皮瓣的面积、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处理、蒂部的设计与转移及术后皮瓣的随访情况。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患者皮瓣成活,术后感觉、功能和外观的影响。结合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基础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文献,探讨改进术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临床应用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5.9岁,修复部位为足背4例,足底3例,足跟2例,踝周2例,小腿下1/3处7例,其中:骨外露创面8例,肌腱外露3例。手术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6cm×4cm~22cm×10cm,其中保留供区腓肠神经功能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薄层肌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改进应用后的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3月~3年,下肢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保留神经的4例患者供区及神经支配区域经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及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较可靠,不需二次手术,不损伤知名血管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较满意,但仍然有术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丧失,静脉回流欠佳,皮瓣淤血坏死,修复范围不够等缺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了以下改进:加强皮瓣蒂部穿支及降低皮瓣旋转点扩大皮瓣修复范围;携带薄层肌肉修复骨外露创面;保留皮神经于供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总体来说,我们认为随着皮瓣外科的进步发展,通过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方式,使皮瓣血运更为丰富,成活率更高,通过保留患者小腿皮瓣供区及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手术更为简便安全。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和法治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重要内容。移民信访、搬迁重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导致三峡库区牡会治理存在时代性和特殊性。土地征收
目的:通过对可注射性Osteoset-DBM/PMMA与致孔剂的复合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及对该复合材料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成骨诱导能力、可降解性等生物活性的研究,探讨
为改善路面透水性能,聚合物透水混凝土已逐渐广泛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试验采用特细砂和环氧树脂制备透水材料,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讨砂的粒径和聚合物掺量对透水混凝土
随着近年来“平安城市”、“平安校园”等安防项目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和深入,机场、地铁以及景区等越来越多的场所都提出了监控系统的需求,中国的视频监控市场将有良好的发展前
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该标准规
目的: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ior lateral fusion PLF)或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椎弓根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
研究目的:本课题以传统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为基础,通过针刺SHR的太溪穴,对比非穴组、模型组和正常WKY组,发现针刺降压起效时间点,然后运用PET-CT成像技术,通过检测脑区葡萄
美术是对整个文化、思想观念、经济等的反映,每件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缩影。美术教学必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开展,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丰
乙烯应答因子ERF(ethylene response factor)转录因子属于AP2/ERF超家族的一个家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ERF转录因子的发现历史、结构特点和分离进行了综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急性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