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微织构可以改善摩擦副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为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微织构表面的弹流润滑性能和减摩机理,本文建立点状、线状和网状表面微织构的数学模型来探讨摩擦因数随微织构表面形貌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的微织构表面形貌参数主要有:表面微织构的深度、面积占有率、分布方式。基于弹流润滑理论,通过Reynolds方程、膜厚方程、载荷平衡方程、黏压方程和密压方程建立三种微织构表面的弹流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求解,最后得到三种微织构表面在不同形貌参数下的摩擦因数,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点状表面微织构的研究中发现:摩擦因数随微凹坑深度、面积占有率和排数的增加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微凹坑深度为2μm,面积占有率为18%,排数为7时,摩擦因数最小;微凹坑呈钝角型分布的摩擦因数较直线型和锐角型的小。对线状表面微织构的研究中发现:摩擦因数随微凹槽深度、面积占有率和排数的增加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微凹槽深度为6μm,面积占有率为40%,排数为5时,摩擦因数最小;微凹槽与滑动方向为150°的摩擦因数较其它角度的小。对网状表面微织构的研究中发现:摩擦因数随微凹槽深度、面积占有率和排数的增加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微凹槽深度为4μm,面积占有率为40%,排数为5时,摩擦因数最小;微凹槽间夹角为150°的摩擦因数较其他角度的小。对三种微织构表面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其他工况条件不变,只改变速度时,当速度小于4.3m/s时,网状微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小;当速度大于4.3m/s时,点状微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小。其他工况条件不变,只改变载荷时,当载荷小于18N时,网状微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小;当载荷大于18N时,点状微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