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飞行器鞘套电子密度与碰撞的数值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天飞行器高速再入大气层阶段会在飞行器周围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引起“黑障”和“热障”等系列问题。电磁波与黑障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对飞行器通信、遥感、控制、GPS信号传输等都带来严重的问题。等离子体鞘套作为黑障问题的源头,对其主要特性的掌握成为解决黑障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等离子体鞘套内部特性进行研究,为解决“黑障”问题提供参考。本工作的科学目标是:数值模拟真实再入飞行器周围流场中等离子体鞘套的稳态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鞘套对入射微波信号传播的影响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演化规律。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热化学非平衡流场的数值模拟针对RAM C II飞行器几何外形建立二维轴对称钝锥实验模型,以USim商用软件为基础,考虑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利用热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研究。针对模拟结果,考虑不同飞行高度对温度、激波距离、鞘套内部电子数密度及电子与中性粒子碰撞的影响,对等离子体鞘套特性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2)针对多组分多反应条件下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热化学非平衡流场的数值模拟在考虑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效应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基础上,建立多组分多反应的数值仿真模型。然后针对不同飞行条件,给出电子数密度、电子与中性粒子碰撞的分布云图,并针对不同温度、压强、流速等参数分析不同飞行高度、同一飞行高度不同壁面位置的两种重要参数的分布规律。(3)三维有攻角情况下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热化学非平衡流场的数值模拟在二维模型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简单的三维程序,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仿真云图,进而分析比较有无攻角情况下的鞘套内部特性。
其他文献
为定量评价制约环渤海低平原水土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盐渍化问题,综合运用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的单元和多元指示克立格法(Indicator Kriging Method)对该区表层土壤(0~20cm)全盐量、地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丹凤地区,大地构造处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从北到南依次划分为宽坪群、二郎坪群、秦岭岩群以及丹凤岩群。本研究选取商丹韧性剪切的花岗质糜棱岩为研究对象,采集糜棱岩化花岗岩、花岗质初糜棱岩及糜棱岩,探讨石英在不同变形阶段及多相矿物参与变形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实验圈定样品的纯石英域以及受二相矿物影响的石英域进行实验比对,分析花岗质糜棱岩中云母、长石的存在及含量对于石英变形的制约,并且半定量分析
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针对当前
妈祖信仰发源于中国莆田地区,并随着华人移民海外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文章主要对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现象和社会作用进行观察,考察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政策与宗教政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