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颅内动脉瘤现已成为导致成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被形象比喻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两种方法,随着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逐渐成熟,促使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取代开颅夹闭,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措施。但是相比外科夹闭,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采用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有更低的再出血率和更高的闭塞率,但常规支架辅助下介入治疗动脉瘤并没有完全避免动脉瘤的复发,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探究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术后复发的因素至关重要,可以为以后颅内动脉瘤的介入疗效进一步提高提供必要的参考。目的:探讨及分析影响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支架辅助下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位置、是否宽颈、破裂与否、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流入道成角(入射角)、流出道成角及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夹角、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瘤囊朝向、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随访时间等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中心数据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中性别(χ2=7.124,P=0.008)、动脉瘤大小(χ2=33.754,P<0.01)、入射角(χ2=7.860,P=0.005)、动脉瘤方向(χ2=8.793,P=0.012)、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χ2=8.456,P=0.01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其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男(OR=9.988,95%CI:2.568~11.33,P=0.001)、入射角>90℃(0R=5.737,95%CI:1.816~18.124,P=0.003)、中型动脉瘤(5-10mm)(OR=3.146,95%CI:1.541~6.423,P=0.005)、10mm以上动脉瘤(OR=4.037,95%CI:2.082~7.828,P=0.003)、术后Raymond分级II级(OR=2.209,95%CI:1.072~4.549,P=0.040)、术后Raymond分级III级(OR=2.285,95%CI:1.328~6.126,P=0.03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支架辅助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性别、中或大型动脉瘤(>5mm)、入射角>90℃、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II或III级可能是支架辅助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