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交的兴起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应用,国家的政治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外交出现后,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各国开展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借助互联网而开展的网络外交也是如此。凭借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散播政治谣言、渗透文化价值观等行为,对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攻击,极大地危害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内容,一旦政治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国家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可以看出,网络外交的兴起在给各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国家的政治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以网络与政治的关系为切入点,分别从国家主权、意识形态、政治稳定三个角度研究了网络外交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并就我国如何在网络外交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对策。具体来看,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分析了与这一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列举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外交对国家主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主权独立完整在国家政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分别从国家主权相对弱化、国家间不平等加剧、信息主权日益凸显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外交对国家主权的影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外交对意识形态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意识形态统一对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影响,其次从加速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弱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助长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外交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外交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在分析了社会政治稳定与国家政治安全关系的基础上,从动摇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干扰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加大敌对势力的威胁性三方面阐述了这一影响。第五章结论中,先是指出了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网络外交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网络外交背景下维护我国国家政治安全的对策。
其他文献
1963年到1966年,在中国广大地区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一场以整顿农村基层组织为初衷的政治运动,但随着运动的发展,它严重偏离了最初的预
故意伤害罪是司法实践中的最常见的罪名,然而这一老生常谈的罪名却并非没有值得研究之处。在高扬人道主义大旗、人权保障成为法治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故意伤害罪在伤害概念的内涵
股东派生诉讼是为防御公司内部人错误行为的重要屏障,也是威慑错误行为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这种原本是作为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而引入的制度却收效甚微,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