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测定对于水资源有效管理、节水灌溉、作物生长以及污染物监测等都非常重要;土壤结构性、塑性、压缩性、粘着性、粘结性等物理性质也都和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末端开路同轴探头介电测量法利用频域反射技术,结合矢量网络分析仪可以在宽频段上对土壤复介电常数进行测量,具有快速、无损、精度高的特点。但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必须在待测土壤介质与矢量网络分析仪之间插入无源的探头才能够实现测量
【基金项目】
:
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4slkj-1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32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含水率的准确测定对于水资源有效管理、节水灌溉、作物生长以及污染物监测等都非常重要;土壤结构性、塑性、压缩性、粘着性、粘结性等物理性质也都和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末端开路同轴探头介电测量法利用频域反射技术,结合矢量网络分析仪可以在宽频段上对土壤复介电常数进行测量,具有快速、无损、精度高的特点。但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必须在待测土壤介质与矢量网络分析仪之间插入无源的探头才能够实现测量,为去除测量时探头对土壤电磁反射系数的影响,本课题研究了单端口同轴探头的去嵌入技术以及土壤含水率的电磁测量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三负载去嵌入需要三种负载的理论反射系数,为了求解负载的理论反射系数,把电磁场空域的三维问题转化为谱域中的一维问题,得到介质中电场与磁场的方程,根据同轴探头内外电磁场连续性边界条件,消去电场与磁场参量,建立同轴探头的准静态模型,并在全波仿真软件中建立测量模型进行对比,反射系数的实部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01,虚部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22,表明准静态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然后通过空气、去离子水和异丙酮三种材料的准静态模型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联立方程组,计算得到探头的散射参数;最后通过实测无水乙醇计算值与Cole-Cole公式计算理论值对比验证了三负载去嵌入效果,其中复介电常数实部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375,虚部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279,表明三负载去嵌入方法较高的准确性。(2)三负载去嵌入需要三种负载,过程较为繁琐,为了简化去嵌入步骤,探索了全波仿真与相位补偿法去嵌入。同轴探头与同轴线阻抗相匹配时,全波去嵌入与相位补偿法去嵌入都有较好的去嵌入效果。验证了全波去嵌入的有效性。当工艺误差或其他原因导致探头与同轴线特征阻抗不相匹配时,电磁波在实际测量面会发生反射,仅进行相位补偿达不到去嵌入效果,而全波去嵌入依旧具有较高的去嵌入精度。(3)为了减少去嵌入所需的标准负载,提出了同轴探头的时域去嵌入方法。时域去嵌入只需要开路这一种负载状态即可完成去嵌入求解,在时域条件下通过窗函数选通可以提取出三个去嵌入过程中的误差参数。并从三个方面验证了时域去嵌入的准确性,首先在仿真条件下验证了反射系数,时域去嵌入与理想值的实部和虚部平均绝对值误差分别为0.0025、0.0021;然后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得到的无水乙醇复介电常数,在有效频率范围内,与理论值相比的实部和虚部平均绝对值误差分别为0.0025、0.0021;最后通过测得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与三负载去嵌入方法相比较,实部最大绝对值误差为2.7,虚部最大绝对值误差为3.1,表明了时域去嵌入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用去嵌入以及准静态模型对不同含水率的黄黏土、中壤土、黄绵土进行复介电常数测量计算,不同含水率土壤样品的复介电常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复介电常数实部比虚部具有更显著的区分性。在10MHz~4GHz测量频段内等间隔的选取100个频点。通过三阶多项式拟合,选取的各频点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55。并且在1.83GHz~3.03GHz频段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频段,在1.837GHz频点的决定系数值最大为0.984,均方根误差值最小为0.219。表明本文所提土壤介电测量模型适用于表征土壤的含水率。
其他文献
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和电子绕核运动的时间都在阿秒量级(1as=10-18s),在阿秒时间尺度上进行电子动力学的实时测量和控制是解决当前许多科学问题的关键。为此,阿秒脉冲的产生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利用伪谱法精确数值求解原子在激光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获得任意时刻波函数,进而可以得到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为了优化双色和三色组合激光场驱动氦原子产生单个阿秒脉冲,我们将含时薛定谔方程和非约束优化算法NEW
土壤斥水性对水分入渗和运移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农业水管理。为研究土壤斥水程度和斥水层深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十八烷基伯胺获得不同程度稳定斥水土壤。设计单层5 cm与双层10 cm厚度不同斥水程度处理,进行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来研究其入渗特性。使用HYDRUS-1D模拟0-10 cm厚度下斥水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分别采用C0-C4(5 cm)和V0-V4(10 c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时、准确的获取土壤含盐量信息,对防治土壤盐渍化以及灌溉农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精准的大面积获取土壤和作物光谱信息并反映其光谱特征,为估算和监测土壤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本研究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内的四个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典型地块为研究区域,在春灌前后以及作物覆盖期采集土壤含盐量数据,并同步获取无人机多光
土壤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时空连续变异体。同一养分属性的空间结构存在尺度效应,即单一的大尺度采样,会导致小尺度的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变异规律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田间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尺度下的耕地土壤养分研究非常必要。为探究不同作物覆盖下的田块表层土壤养分适宜的监测密度、不同时期的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果园土壤养分上下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导致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许多线性系统存在部分或全部参数的不确定性,该属性能够借助模糊数进行表示和计算.基于部分元素为模糊数的不确定线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鉴于以上事实以及线性矩阵方程应用的广泛性,论文讨论了复模糊数表示不确定元的Sylvester矩阵方程AX+XB=C的计算方法,其中C是复模糊矩阵,X是未知复模糊向量,A是m × m阶实矩阵,B是n × n阶
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是水力侵蚀研究的水动力学基础。然而由于坡面特征复杂且针对薄层水流的观测手段仍不完备,目前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征和阻力产生机理的认识有限,对草被空间配置影响下坡面流水动力特性变化和产流产沙过程规律仍未得出定论。本研究通过开展草被覆盖条件下水槽试验,研究草被密度与草被格局影响下的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量化分析草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水流阻力形成机理及各个阻力分量之间的关
“退耕还林(草)”工程大幅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沟道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数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导致沟道土地整治工程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这使得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水环境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的流域产汇流过程需进一步研究的现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沟道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和粮食生产的重要土地资源,准确认识和把握淤地坝水循环关键过程的变化对明确坝地土壤供水能力,科学指导淤地坝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陕西北部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两座已淤满淤地坝A、B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率成像法探究了坝地土壤电阻率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率建立关系后解析坝地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结合地下水位数据,研究了坝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浅
流域水沙参数的有效率定与特征分析不仅直接影响模型模拟精度,而且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延河流域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气象、径流以及泥沙等数据,构建了延河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沙模型,并采用NSGA2(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
土地覆盖对流域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对水文过程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后水文要素变化和水文要素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型气候的延河流域为例,通过CLM5.0模型模拟1980–2018年土地覆盖变化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