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价值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对某些问题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渺茫。可以肯定的是,如何限制政府权力、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个人财产权保护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我国的相关土地征收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至今,尽管期间在征地补偿范围、标准和审批权限等方面作出了一些调整和完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征收制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征收目的界定、征收程序、征收补偿、救济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显现。如果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得不到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那么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这将不利于对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一个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的形成,进而最终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论文共分五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必要性,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运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土地征收制度概述。本部分主要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述。笔者从概念、特征和法律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土地征收的内涵。为加深对土地征收的理论研究,笔者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公益优先、合理补偿、正当程序等原则阐述了土地征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变迁、现状及问题。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发展现状,提出了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系统的查阅和整理了建国以来有关土地征收的法律法规;然后重点介绍了《宪法》、《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现有的法律条文;最后,提出了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土地征收制度,并分析了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专门制定征地制度法、明确公共利益标准、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规范土地征收程序、保障农民参与权利、完善补偿制度以及健全救济机制等七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完善和改革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