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审计在当今证券市场的作用日益突显,它对于保障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独立审计所提供的审计信息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从该角度使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以实证为主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审计信息产品的定价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运用信息产品定价理论并结合审计业务的实际来论述审计定价的基本模型;其次,利用我国A股市场2002-2004年三年共784家样本数据来检验成本导向定价、预期损失导向定价以及其它导向定价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最后,在剔除与审计定价不相关的因素后,本文分年度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定价与审计客户资产规模、合并报表子公司数、资产负债率、国际“四大”所、本土“十大”所及上市公司注册地呈显著正相关,而应收账款、存货占总资产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近三年是否亏损、经营现金流量占营业利润比率、审计师变更以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指标均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时却发现:只有审计客户资产规模、合并报表子公司数以及上市公司注册地与审计定价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国际“四大”所的品牌效应对审计定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突出,而本土“十大”所的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进而指明:我国审计定价基本上是以成本导向定价模型为主,未充分考虑所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预期损失导向定价模型因素的影响,但对风险因素的关注程度仍然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