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7月到2011年9月,对云南省南部地区洞栖蝙蝠的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并对洞栖蝙蝠栖息地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估。这次研究共调查了19个洞穴,这些洞穴均属于第一次调查。观察到蝙蝠35000多只,采集标本275号,经鉴定,隶属5科9属14种,即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的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和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的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大鼠耳蝠Myotis blythii、长翼南蝠Myotis longimana和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蹄蝠科(Hipposideridae)的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bicolor、大蹄蝠Hipposideridae armiger和三叶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鞘尾蝠科(Emballonuridae)的黑髯墓蝠Taphozousmelanopogon。其中,长翼南蝠的种群数量最大,普通长翼蝠分布最广。云南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洞栖蝙蝠的生存,有许多天然及人工洞穴,蝙蝠资源相当丰富,蝙蝠的种群数量较大,如巍山蝙蝠洞和大理清化古洞。但有些洞穴已被开发,有的正在开发,不合理的开发已经使得蝙蝠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蝙蝠生存岌岌可危。因此,对翼手类栖息地的保护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