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其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每个王朝在建立之初,都要:“兴礼作月”,故清朝也“参汉酌金”,在借鉴前明王朝的各种礼制的同时,制定自己的典章制度,来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侍卫制度便是其一。跟从努尔哈赤起兵的家丁和奴仆,为努尔哈赤建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满语称之为“虾”。到皇太极统治时期,正式改国号为清,大力发展生产,政治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侍卫的职责,侍卫制度在不断完善中。顺康时期,清朝正式定鼎中原,对于宫中的侍卫制度,在体制方面也做了调整,作为一代定制,正式确立下来。随着侍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一些专门管理侍卫的机构和官职:侍卫处和领侍卫内大臣等。侍卫日常在宫中当差,随驾扈从执事,担负的很多任务都是作为皇帝的代表而出行的,或传达皇帝的旨意或以示君主的恩宠,因此侍卫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侍卫是“近御人员”,负责皇帝的生命安全,所以清朝对于遴选侍卫有着严格的标准,清朝侍卫的来源主要是上三旗军校和宗室、世职、八旗大员子弟。此外,还会遴选一些蒙古、回部侍卫随扈左右。在清代,汉人依例是不得入选侍卫的,然而武进士挑补侍卫确是一个例外,清代通过武会试笼络人才。侍卫职位清高,升迁较易,非寻常职官可比,因此由侍卫出身而致卿相的,在清代的官僚机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像清代著名的侍卫世家——富察氏,大学士明珠、和珅等都是由侍卫出身而致卿相的。侍卫制度是清朝极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但是一项制度的实施,往往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相冲突的情况。自乾嘉以来,侍卫制度一直呈现趋于腐朽的势头,侍卫犯罪数量增多,性质恶劣,令皇帝痛苦异常,多次下令整改,可是都无济于事。侍卫涣散与失职,生活腐化等犯罪事件明显增多,性质也更为恶劣。侍卫制度出现的腐朽势头,也是清代政治变化的缩影。随着晚清专制皇权和满洲贵族特权的削弱,地方督抚、汉官僚大臣势力的发展,侍卫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下降。在道光时期,虽然仍然沿袭历代皇帝以亲信侍卫为大臣官员,但已不堪重用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清宫侍卫最后一批人马也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