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的原型阐述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创立的原型理论不仅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包括哲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术范畴的研究。在建筑学理论领域中,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关于“建筑原型”的概念并且强调其重要性,尽管建筑学界中对原型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各不相同,但无可否认建筑原型这一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可对此作进一步讨论。论文首先以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为基础,简要介绍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是包含各个世代人类在内的所有活动和生活经验储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这些痕迹以原型的方式来体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抉择。随后提出建筑原型与居住空间原型的概念,以居住空间原型作为建筑原型的一个子集,对居住空间原型的存在性进行探讨:首先探讨在动物的本能反应阶段居住空间原型的形成基础;然后着重分析在原始社会时期,新进化而来的人类在穴居生活中如何形成家的概念,即居住空间原型的最初塑造状态;随后探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居住空间原型是如何继续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群体中并产生作用;最后,尝试剖析居住空间原型的一些基本制式、存有的状态及特征,并且运用对居住空间原型的理解对当代建筑设计及建筑评论提出思考。论文通过心理学、人类史学、建筑理论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辅以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及实例,尝试证明居住空间原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为建筑原型及居住空间研究的发展提供探索的空间。
其他文献
乾隆年间,高宗为了存贮《四库全书》,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七座藏书楼。其中北方四座均兴建在皇宫和离宫中,分别是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
自古以来,木材一直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大量使用,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到了近代,木材受到自身天然性能的限制,渐渐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加上新材料的发展,木材逐渐被忽视。但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不断改善的民生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最瞩目的社会问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城市尝试回归自然属性的重要载
“温州村”在杭州具有两个特殊的唯一性:其一是,“温州村”不是城中村,而是杭州城市中唯一一处产住混合的开放式城市社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二是,“温州村”中的菜场是
历史文化名城街巷空间肌理的继承并延续,不仅可以保存城市发展的轨迹而且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现阶段剧烈社会转型造成的空间激变对于古城保护与更新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地区产生许多形式时尚前卫但是又缺乏文化的建筑作品,使人们眼前一亮但无法深挖其内在意义,忽视传统可算是其原因之一。   在近些年,逐渐产生一批
住房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构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匮乏、城市住房价格攀升,使
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加速了地区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际站的建立,将城市置于更大的发展区域,尤其是对城际站所在地区的发展十分有利。城际站地区如何高效
地貌是岩石圈表面的起伏形态,也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中,地貌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城镇空间的发育、拓展,使其发生不同的响应和变化。
本文从合肥市四个居住区实际调研入手,运用行为观察、影像记录等多种方法,记录居住区白天连续12个小时居民在各类景观空间中的日常行为。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