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发展的最后一环。研究者较少从反思的角度来研究它。清人却正是通过反思历代诗学的成败得失而建立起自己的诗学理论的。总的说来,这和中华民族重反思的民族文化性格密切相关。中国学术一直是沿着这种反思精神发展的,诗学也不例外。 清代诗学之所以体现出强烈的反思色彩,还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明清易代使明清之际有民族自觉意识的汉族知识分子痛切地总结明朝败亡的教训,他们认为,学术败坏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诗学是学术之一,他们也开始了对诗学的反思。再则,清人认为以风雅为正脉的中国古典诗学在创作与理论两个方面均有风雅道丧的危险。为重扶大雅,清人必然对此展开反思。 清人对中国诗学的反思是全面展开的,但本文主要考察清人对变复问题的反思。这一问题和风雅的关系很紧密。清人认为,复由于本身具有复兴风雅的可能而有不可忽略的价值。但复古主义者的诗歌创作往往陷入陈陈相因、了无生趣之境;而且复古者是古非今,易于割裂诗歌史。这是由于复古者人无自心,境域狭隘。就变而言,清人肯定变的必要性,但也清楚地看到了变的弊端:破坏法度,背离雅道,甚至影响国家的兴衰;唐、宋、明数代诗歌之变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即这些。这又是由于他们的诗歌都有刻意求变的经历,甚至极端地否弃法度以求新变。由此,清人认识到,变和复是诗歌健康发展的两翼,不可偏废。 清人对变复问题的反思也启示我们可以从新的思路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