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发展,族群间的交流与联系不断增加,族群与族群关系成为了当代的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中重要的研究主题。本文以云南多民族杂居区的汉人社会为研究对象,以汉族独特的“三月三祭龙”文化事项作为切入点,通过与同一坝区内不同族群的“祭龙”节日的比较,以及对坝子内族群历史的梳理,运用族群边界与族群关系的相关理论,力图呈现出族群关系在节日演化中的表达。“三月三祭龙”节作为边缘地区汉族特有的文化事项,其出现与汉族移民社区的生存竞争有关,即这一节日呈现出的拼接特性,是对大寨坝区早期族群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反映。随着哈尼族作为第三族群加入到这一区域族群关系图式中,汉族与哈尼族之间的关系也因国家政策的导向而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汉族“三月三祭龙”复办动因及呈现出的对哈尼族“祭龙”节日的“效仿”便是对族群地位关系变化的表达。而近年来,汉族“三月三祭龙”节日中对村落共同体和族群性的强化,则体现出了汉族运用这一节日与周边族群及国家“优惠政策”的博弈。族群本身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其所强调的重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大寨坝区的汉族社会在与他族相处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三月三祭龙”节呈现出的文化相似性的运用,在政治、经济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努力寻求与其他族群符号上的一致性,建构和谐共处的族群关系。本文通过对族群互动与族群关系的关注,试图为汉人文化在移民社会中呈现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