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词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清代岭南词的发展历程、地域特色、清岭南词人的地域分布与家族性、清岭南词坛与其他地域词坛的联系,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辨析,最后对清岭南词作出总体评价。  第一章论述明末清初岭南词的发展状况,此为岭南词的崛起期。此期岭南词人不但数量比前代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出现了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等著名词人。其中屈大均置之全国亦足称名家。岭南词坛从此风气大开,此期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意义。  第二章论述康熙后期至道光初年岭南词的发展状况,此为清岭南词衰微复又重振的时期。康熙后期起岭南词一度衰微。自乾隆晚期至道光初年,岭南词复又兴盛。此期浙西词派在岭南的影响渐大,但尚非主流,张维屏、吴兰修、仪克中等成就较大者大多自成一家。  近代为清岭南词的高涨期,此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三章论述第一阶段即道光后期至光绪中期岭南词的发展状况。此期浙西词风盛行于岭南,宗奉浙派的陈澧、沈世良、许玉彬、徐灏、陈良玉和汪琼等代表了当时岭南词的最高成就。同时一些非主流词人也不乏佳作。  第四章论述近代第二阶段即清末民初岭南词的发展状况。这是清代岭南词发展的最高峰,名家亦最多,梁鼎芬、梁启超、汪兆铨、陈洵等十几位词人皆名噪一时。此期词坛之主流为常州词风,但也有一些词人不趋时势,岭南词坛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五章论述清岭南词在题材方面的特色。其表现有二:一,对岭南风情的描绘。这是岭南地域风光的展现,也是岭南文化的折射与时代风云的投影。二,对西方文明与海外风情的描写。这是对词境的新拓展,对于扩大词体的表现范围、更新词体的语汇有积极意义。  第六章论述清代岭南词人的地域性与家族性。清代岭南词人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广州府,在广州府内部又集中于番禺、南海、顺德、香山四地。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清代岭南有不少词学家族。家族的词学传统会对其他成员产生显性与隐性的影响,有利于词人的产生与成长。这种传统有时也会影响家族成员的词风。  第七章论述清岭南词坛与其他词坛的联系。岭内与岭外词人的词学交往甚多。江浙词坛对岭南词坛影响特大:一,江浙词风影响了岭南词风之嬗变,同时这种影响表现出滞后性。二,江浙词坛对岭南词地位之提高有影响。  第八章为余论。学界对清岭南词存在一些误解,事实上岭南词风并非偏于雅健,“岭南词派”也不存在。清岭南词成就不容忽视,同时亦有不足:一是岭南没有可以称得上大家的词人;二是岭南词人对词体的革新力度不大,尚嫌保守。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谜语的新变化:总结了新变化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也探讨了这些变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谜语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市南区各级党组织针对街道社区中不同行业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的岗位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当代文学创作中“农民进城”题材小说日益繁荣,传统农民形象的塑造也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延伸和新变,“城市边缘人”形象逐步登上文学舞台。本文将其作为乡土
本论文在潮州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考察《金花女》戏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金花女》具有以下特点:题材来源上,从取自“宋元旧篇”转向根据民间人物故事创作;表演语言上,从以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论述乾隆时期小说创作的艰难性。首先通过分析和讨论清代中期以前所有的小说禁令,考察这些小说禁令对文言小说创作出版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乾隆时期
将那喀索斯的神话视为现代主体诞生的寓言,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神话中发现了与西方现代主体“反思性确证”的诞生过程的同构性。把“反思的”、“自反的”作为现代主体确证自我的
白居易深受佛教思想的浸染。他与南宗禅—系的洪州禅的佛僧交往密切,而洪州禅“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对其人生态度及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对白居易与洪州禅思想进行全
漳平(溪南)方言的连读变调与厦门以及其它闽南方言很不一样。本文立足于溪南方言连读变调的特殊性,对溪南方言连读变调现象作了充分描写,并探讨连读变调的性质、类型、成因,以及连
It has been witnessed that swarm systems are superior to individual agents in performing complicated tasks. In recent years, new results in some branches of con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本文就蔡邕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作出了一些分析和评价,主要从他的辞赋作品和碑铭作品展开论述。  蔡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