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F-8/PDMS渗透汽化膜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丁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丁醇得到的是它的低浓度水溶液,如何将丁醇高效分离提纯是生物丁醇产业化应用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渗透汽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绿色、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它十分适合丁醇/水体系的分离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核心就是渗透汽化膜的制备与应用。与传统单纯的有机膜、无机膜相比,混合基质膜兼有二者的优势因而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课题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有机膜材料,它具有疏水性好,成膜性能优异的特点。同时鉴于新型MOF材料ZIF-8比表面积大、表面疏水性强,对丁醇/水体系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本课题将ZIF-8填充到PDMS中制备PDMS/ZIF-8混合基质膜,实现两种材料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首先,采用氨水法成功合成了晶体结构正确ZIF-8晶体,FTIR、XRD及BET表征分别反映了 ZIF-8正确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孔道特征。之后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填充量的混合基质膜,膜的疏水性能有一定提升,填充量为9wt%时,接触角由纯膜的108.18°提升至114.36°。渗透汽化性能测试采用55℃、1.5wt%的正丁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填充量为1wt%时取得最佳性能,得到最高分离因子为51.60,此时通量为808.85 g/m2 h。但是,ZIF-8颗粒在填充量相对较大时很容易发生团聚,导致膜分离性能严重下降。为解决此问题本课题考虑对ZIF-8的粒径进行调控,以缓解团聚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引入辅助配体1-甲基咪唑,确定了反应液最佳配比为锌:2-甲基咪唑:1-甲基咪唑:甲醇=1:4:2:1000,制得的最大粒径ZIF-8为1.21 μm。将该大粒径ZIF-8填充制膜后,通量明显提升,同时对团聚现象有一定缓解作用,填充量为3wt%时得到最佳分离性能,此时通量为1009.90g/m2h,分离因子为44.21。最后,本课题进一步对ZIF-8晶体了进行疏水改性修饰,采用聚多巴胺对ZIF-8颗粒进行包裹后,利用其结构中邻苯二酚的羟基接枝硅烷偶联剂,在ZIF-8表面引入非极性烷链从而实现疏水改性的目的。ZIF-8晶体经改性后,XRD表征说明未对晶体结构产生影响,同时FTIR谱图中出现了烷基吸收峰,因而成功实现了对ZIF-8晶体的硅烷疏水改性。将改性后的ZIF-8填充制膜并测试性能,经比较发现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大粒径ZIF-8/PDMS膜,在填充量为1wt%时取得了最佳的分离性能,此时通量为993.86g/m2h,分离因子为56.21,与纯膜相比通量提升了 50%,分离因子提升了 33%,克服了膜trade-off效应,实现了膜通量与分离因子的双提升。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 例1,男性,83岁,因慢性咳嗽于2005年12月30日入院。入院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②冠心病;③糖尿病。2006年2月23日患者咳嗽、咳痰多,考虑左下肺感染,用奥维美粉针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大肠癌继发肿瘤性急性坏死胰腺炎患者3例,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均有明确的大肠癌手术史及病理诊断,其中
目的对丙泊酚配伍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方式在无痛人流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证实复合静脉麻醉的确切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患
摘要:法学教学的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高校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使案例教学模式在当今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注意案例的收集、运用与点评。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学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3-02  一、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初探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案例作为
水彩画的历史可谓是亘古绵长意义深远,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仅是创造一种形态,更是留住时间的轮轴,这也是作品《那年花开》系列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那年花开》系列是根据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Neer分类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中心对24例(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5.8岁的Neer分类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
以空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在一内径为600 mm的V型布风板喷动流化床工业煤气炉内对动力烟煤的气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考察了V型布风板床料的流化特性, 研究了操作参数对气化
目的:本课题以偏头痛(少阳阳明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柴芎排浊汤”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总结导师临床实践经验,进而探寻出一种安全、显效的临床诊治方法,同时为《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胡希恕方证辨证诊治偏头痛(少阳阳明合病)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少阳阳明合病)受试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药“柴芎排浊汤”(免煎颗粒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分化取向及其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