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路颈椎管扩大术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颈椎前路椎管扩大术式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前路减压植骨辅助AO前路钢板内固定两者之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标本实验:选用4个C1-T1尸体颈椎,去除前方肌肉,保留后侧肌肉及固有韧带,解剖出横突孔,沿椎动脉走行,穿入直径4mm橡胶管,注入造影剂。沿3-6椎体前正中纵行劈开,依次横向撑开3mm、6mm、9mm、12mm,并用木块填塞,三维CT下观察椎管前后径、横径、截面积、两侧椎动脉的直径、间距,神经根管的变化。动物实验:用2支成年绵羊,麻醉后暴露出2、3、4颈椎前方,将C3纵向劈开,横向撑开9mm,取同侧胫骨9×9mm骨块植入撑开区。术后观察四肢运动恢复情况。生物力学检测:测量4例新鲜人颈椎骨骼韧带标本(C3-C7)在正常、C4-C6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植自体髂骨、植自体髂骨后辅助AO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三种C3-C7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变化,以完整标本作为对照组。三维运动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临床初步应用:对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8例创伤颈椎骨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椎体标本在撑开3mm、6mm、9mm后,椎管前后径平均增加1.14%、3.53%、5.15%,横径增加7.92%、14.62%、22.74%,截面积增加8.52%,17.99%,2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标本在撑开3、6、9mm时,两侧椎动脉走行间距平行,撑开12mm时在C2-3和C6-7间椎动脉间距相差2mm,但走行无折曲、受压。撑开前后神经根管各径及长度无变化。在撑开≤9mm时未见骨折,12mm时3例左侧椎板靠近棘突部骨折,无明显移位。动物实验:术后第二天四肢可以自由活动,无截瘫发生。自体髂骨的植入使失稳颈椎的稳定性提高,其侧弯、屈伸运动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旋转运动减少不明显(P>0.05)。不同颈椎节段开槽减压椎间撑开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状态下,手术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比对照组及撑开植骨状态增加(P<0.05)。12例全部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83%,植骨融合率为83%。结论:当椎体横向撑开≤9mm时,可明显的增加椎管的截面积,且对脊髓周围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动物实验证实,前路椎管扩大术是可行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之后,植骨仅能部分改善其稳定性,但应用颈椎前路钛网钢板内固定可明显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也较完整颈椎运动功能单位稳定。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颈椎前路减压椎管扩大术临床应用还是很有前景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低体重儿暖箱内间歇蓝光治疗期间影响体温的主要因素。方法将65例低体重儿暖箱内间歇蓝光治疗24 h内的体温与暖箱温度作Excel趋势图,并行不同时间区间与体温的相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跟团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旅游需求,自助游应运而生。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其以“彰显个性、追求自
目的探索高原体外循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以早期发现高原体外循环后肾脏损害,观察乌司他丁对高原体外循环下肾脏及肾功能的影响并讨论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高原成年健康雄
科学治理特色小镇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是中国城市管理体制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建设特色小镇需要从精细化治理入手,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特色小镇社会治理模式,健全
目的探讨冷冻异种骨膜作为膜材料引导兔桡骨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并探讨引导膜在膜引导性骨再生(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MGBR)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临床修复节段
<正>2019年3月20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围绕强化医改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县级以下医疗卫
第一部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制作及鉴定目的通过新生鼠大脑制作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鉴定和星形胶质细胞纯度测定方法采用出生三天内的SD大鼠大脑制成细胞悬浊液后,按1.
现代隐喻理论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限制,从崭新的认知角度为英语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根据现代隐喻理论学者Lakoff和Tohnson的观点,将隐喻理论引入词汇研究中,能够充分解释英语词
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各级医疗机构来说是医院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医院都引进了适合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IS),在引进的同时,由于省、市、县三级医院的规模
在社会及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不仅在管理规模及管理范围上日益扩大,而且管理手段及模式也愈加先进和健全。但是就当下建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