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是土地利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制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是农村聚落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望城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居民点建设随意盲目性大,农村居民点粗放的布局模式给望城区耕地资源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望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对于其“三农”问题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以望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13年农村居民点为数据源,对望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格局、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其优化调整的方案。研究发现望城区内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斑块密度差距较大,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最多的乡镇斑块个数为5179块,最少的仅为568个,相差将近10倍;斑块面积最大的街道办事处占全区的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26.79%,东城镇的斑块总面积最少,仅占3.79%;斑块密度最大的雷锋镇为277.90个/hm2,最小的桥驿镇仅为115.04个/hm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对道路与河流的依存度高,呈现距离道路与河流距离越近,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与规模越大的特征。同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存在各乡镇功能大同小异,中心城镇优势不明显、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薄弱,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村住宅户均面积大,一户多宅现在明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望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模式包括优先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及禁止开发型3种,并提出了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开放式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培育特色中心城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优化调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