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凤尾蕨中蕨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为草本植物,大多以全草入药,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痢等功效,民间和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肾炎、风湿等疾病。具1H-茚-1-酮母核结构的倍半萜类成分—蕨素类化合物为凤尾蕨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显示出较大的开发价值。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凤尾蕨属除凤尾草其它植物的研究涉入较少,故本课题以凤尾蕨属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蕨素类成分研究。依据蕨素类化合物的特征UV(见图2.14)吸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C18半制备柱、ODS等多种柱色谱进行蕨素类成分目标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及X-ray等手段及对照文献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蕨素类化合物进行抗糖尿病、抗氧化、抗炎、细胞毒活性筛选。从欧洲凤尾蕨中共分离得到6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已鉴定出44个化合物,其中蕨素类成分31个,分别为Creticolacton A(1)、13-羟基-2(R),3(R)-蕨素L(2)、Creticoside A(3)、spelosin 3-O-β-D-吡喃葡萄糖苷(4)、蕨素二倍体A(5)、蕨素二倍体B(6)、蕨素二倍体C(7)、蕨素D(8)、3(R)-蕨素W(9)、3(R)-蕨素D-3-O-β-D-葡萄糖苷(10)、3(R)-蕨苷W(11)、(2R,3R)-蕨素L 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2S,3S)-蕨素T(13)、(2S,3S)-蕨素C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R,3S)-蕨素C 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S)-蕨素B 14-O-β-吡喃葡萄糖苷(16)、6-(1,2-二羟乙基)-2,5,7-三甲基-1-茚-1(17)、(2R,3S)-蕨素C(18)、(2S,3S)-蕨素C(19)、(2S)-蕨素P(20)、(2R,3S)-蕨素S(21)、(2S,3S)-蕨素S(22)、(2R,3S)-蕨素Q(23)、(2S,3S)-蕨素Q(24)、(2S,3S)-蕨素C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25)、(2R,3S)-蕨素C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26)、(2S,3S)-蕨素S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27)、脱氢蕨素B(28)、(2R,3S)-蕨素Q 3-O-β-D-吡喃葡萄糖苷(29)、(2S,3S)-蕨素Q 3-O-β-D-吡喃葡萄糖苷(30)、(2S,3S)-蕨素T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1),与蕨素类化合物UV相近的其他类化合物为黑麦草内酯(32)、异黑麦草内酯(33)、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34)、5,7-二羟基色原酮-7-O-新橙皮糖苷(35)、7-β-D-葡萄糖苷-5-羟基色原酮(36)、(2R)-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7)、(2S)-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8)、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39)、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40)、(-)-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1)、(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42)、松脂醇-4-O-葡萄糖苷(43)、(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44)。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蕨素类化合化合物14、29表现出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14的PTP1B、XOD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5.2%、51.2%、23.5%,化合物29为73.2%、49.0%、30.5%;化合物24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其对NO的抑制率为51.6%;化合物12、14、21对HCT-116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9.9、28.8、15.4μmol/L。从欧洲凤尾蕨中共分离得到60个化合物,其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7个为新化合物,包括蕨素二倍体A(5)、蕨素二倍体B(6)和蕨素二倍体C(7)3个新颖的蕨素二倍体,化合物14~17、23、26~34、39~42、44共1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29表现出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14的PTP1B、XOD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5.2%、51.2%、23.5%,化合物29为73.2%、49.0%、30.5%;化合物24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其对NO的抑制率为51.6%,化合物12、14、21对HCT-116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9.9、28.8、15.4μmol/L。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欧洲凤尾蕨植物及天然蕨素类成分的化学内涵,为进一步对欧洲凤尾蕨和蕨素类成分开发提供了化学物质基础,并为充分有效开发利用优势药用资源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巨大改变,同时也对现行刑法产生不小的冲击和挑战。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探讨刑事责任主体问题是符合时代需求的,面对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能将它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问题看作一种没有意义的虚构命题,而是应该防患于未然的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带给人类的挑战。现行刑法认为刑事责任主体需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而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有无是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的体现。从人工智能的概念
PSR3628是从美国引进的耐盐八倍体小冰麦。本试验对PSR3628杂交后代株系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与耐盐相关的EST-SSR标记,对耐盐及盐敏感株系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为小麦耐盐QTLs精细定位、遗传育种奠定基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杂交后代株系进行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发现小冰麦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适宜浓度为150 mmol/L。在A19群体(PSR3628×Begra F_6,
在纳米医学的高速发展的现下,构建诊疗一体体系从而有效减少诊断与治疗之间的时间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光动治疗是目前处于临床抗癌试验上的新型治疗策略。相比传统的化疗与放疗,光动治疗有着创伤小、低全身毒性以及副作用等优点。然而,肿瘤处异常代谢引发的乏氧环境,与这一“耗氧型”治疗手段相驳。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了提高光动治疗效率的重点之一。此外,治疗过程可视化不仅可以引导治疗进程,进行预后评估,提高治疗
伴随着地理学研究在定量分析和系统综合方面的不断发展,地理建模与模拟已经成为对地理环境进行历史反演、现状刻画、未来预测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领域地理建模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复杂地理问题的求解对于跨领域的模型集成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开放式地理模拟是以研究者协作探索为基本途径的建模研究方法。在客观地理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开放式地理模拟将模型、数据和计算资源进行有机集成,开展综合的地理环境模拟分析。随着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储能设备,既有功率密度高、长使用寿命、安全性高的优点,又可以快速存储和释放电能。因此,超级电容器在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自然资
目的:目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本研究主要探讨PTA治疗AVF狭窄的一期通畅率、PTA术后AVF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重复PTA的疗效。为临床上更好地干预AVF狭窄,延长透析患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并给我们国家的社会阶层结构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迁。社会力量的分化使新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要通过进行改革创新来实现社会的管理向着社会治理改变。而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治理已然成为了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完善党委领导、民主协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原油和天然气在能源市场中扮演着重要交易商品的角色,原油价格的波动与整个金融市场密切相关。近年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能源市场的波动是经济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理论与随机时效函数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双并联小波复合神经网络(DPFWR)。并应用DPFWR预测能源期货价格时间序列,包括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布伦特原油,天然气,汽油,取暖油和鹿特丹煤碳。为了比较预测结果的准
S131区块南二段为乌尔逊凹陷北部,是保持稳产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发面临着地震反射特征横向变化快断层识别难度大、地层对比难度大、油气分布刻画精度低等问题,对开发效果产生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城市化进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加复杂,语义更加丰富。建筑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材料本身,结构体内在属性与外在表皮属性差异化趋势更加分明,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表现性更加多样化。这种现代化的趋势凸显技术特征的同时从表面来看虽形式丰富多样,但共同性特征一目了然,即追求建筑表皮外在形式感和科技化。如何在现代城市进程中有别于趋同化的建筑模式,从而体现地域性建筑文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