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耦合高压静电场控制超滤膜污染的效能与机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滤膜工艺是现代自来水处理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膜污染是影响超滤膜工艺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超滤过程与在线絮凝和凝聚-絮凝耦合可取代传统混凝沉淀工艺,有助于同步实现膜污染控制、药耗降低和污泥减量。膜污染控制效果与絮凝剂的投加方式、种类、以及有效浓度等因素相关,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定量研究。此外,新型膜污染控制手段与絮凝技术结合的效果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研究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在与高压静电场不同耦合条件下,系统考察了在线絮凝和凝聚-絮凝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效果,探究了絮凝剂种类和有效浓度对膜污染以及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采用光谱分析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等膜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为膜处理技术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托。根据本研究获得的结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探明在线絮凝和凝聚-絮凝方式对超滤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差异,建立了不同工艺下的絮体特性与膜污染阻力的量化关系,揭示了二者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机制。在线絮凝工艺中,同等有效浓度条件下,以Al3+计的PAC(聚合氯化铝),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优于以Fe3+计的FeCl3(氯化铁),可逆和不可逆膜污染均有所减缓,第四周期不同浓度下的总膜污染阻力减低了 239kPa~558.9kPa。对于凝聚-絮凝工艺,在1.5~4.5mg/L(以Al3+/Fe3+计)有效浓度范围内,PAC和FeCl3的絮凝作用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效果接近,PAC能更好的减缓不可逆膜污染。机理分析表明,完全堵塞、标准堵塞、临界堵塞和滤饼层堵塞对在线絮凝-超滤和凝聚-絮凝-超滤工艺中的膜污染均有所贡献,而滤饼层堵塞是造成在线絮凝-超滤和凝聚-絮凝-超滤工艺中膜污染的主要原因。(2)采用新型高压静电场耦合以上两种絮凝方式进行膜污染控制驿比研究,发现高压静电场有利于提高在线絮凝-超滤处理过程中膜污染控制效果,但会加重凝聚-絮凝-超滤工艺中的膜污染,进一步阐明了高压静电场影响絮凝-超滤工艺中膜污染的机理。在线絮凝耦合高压静电场减小了后续超滤膜污染,且较低浓度的PAC对跨膜压差的减少优于较高浓度投加条件对跨膜压差的减少程度。基于Hermia模型分析结果可知,与高浓度投加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低浓度下的在线絮凝-高压静电场-超滤工艺,膜污染仍以滤饼层堵塞为主,膜污染的减轻是由于高压静电场改变絮体尺寸、增加絮体分支、增强Zeta电位的综合效应结果。与之相比较,高压静电场耦合凝聚-絮凝工艺后,加重了后续超滤工艺的膜污染,膜污染机理分析表明,完全堵塞和标准堵塞模式是造成的膜孔内污堵的关键因素。(3)在不同工艺影响去除原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的研究表明,在线絮凝-超滤和凝聚-絮凝-超滤工艺段中,絮凝工艺段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12.9%~35.5%和10.6%~17.9%。在线絮凝工艺中,FeCl3对疏水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而PAC对腐植酸类有机物和色氨酸类有机物的去除率高于FeCl3;凝聚-絮凝工艺中,PAC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而FeCl3对富里酸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除此之外,在线絮凝出水有机物消毒副产物以DCAcAm(二氯乙酰胺)居多,而凝聚-絮凝方式下消毒产物以TCAcAm(三氯乙酰胺)为多。(4)对与膜污染相关的絮体关键参数和水质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预测参数进行了量化研究。其中,对絮体特性(Zeta电位、分形维数、粒径中位值)与膜污染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絮凝过程粒径中位值与膜污染阻力为显著负相关,在凝聚-絮凝工艺中静电场作用下,絮体粒径中位值与膜污染阻力负相关。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水质分析,并对结果分别进行PARAFAC、FRI及特征光谱UV254、A254/A204等指标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絮凝方式下,PAC作为絮凝剂,其与有机物的去除与含碳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形成的相关性显著优于FeCl3。对于在线絮凝工艺,FRI数据能够预测部分含碳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在凝聚-絮凝过程中,PARAFAC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及UV254的监测更适合对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定量预测。
其他文献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由青枯雷尔氏杆菌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给我国烟草种植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目前采用的各种防治措施效果不甚理想。为系统明确多种防治措施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进一步优化综合多种防治措施,本文以烟草青枯病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探究耕作制度、土壤改良、化学农药、生物防治、土壤消毒技术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后续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和分析。本文可为综合优化烟草青枯
期刊
为了解决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膜种纳滤膜的膜污染极大地限制了纳滤膜工艺发展的问题,从而在错流过滤条件下更好地预测纳滤膜污染的过程,对减缓纳滤膜污染进行指导,基于逻辑斯谛方程,对纳滤膜通量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建立逻辑斯谛纳滤膜污染预测模型;利用所建立模型对不同型号纳滤膜的膜通量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考察污染物种类、纳滤膜型号、跨膜压差、错流速率、水力条件等关键因素对纳滤膜通量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
期刊
报纸
目的:分析肩周炎采取三阳输穴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改善肩关节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温针灸,研究组在温针灸基础上实施针刺三阳输穴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在接受温针灸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刺三阳输穴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并
期刊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土传病害,是烟草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给烟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迫切需要研发烟草黑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大蒜切片废液为原料制备大蒜酵素,经3个月厌氧发酵,大蒜酵素pH值由6.80下降到3.16。在烟草盆栽防病试验中,在烟草移栽过程时,采用稀释300倍酵素结合定根水进行浇灌处理,以商品杀菌剂为阳性对照。
会议
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既是坚持并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的直接需要,也是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途径,而完善的交易体系是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与基础。对此,需要从主体、平台与市场3方面着手推进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交易体系建设。其中,交易主体建设包括培育并发展资源资产运营管理主体与产业经营主体2方面,他们分别是交易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易平台建设包括县、乡、村三级交易服务机构的打造与运行,一起履行登
期刊
采用升流式微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考察了颗粒污泥性质与膜污染行为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统计学手段评估了启动中颗粒污泥特性与膜污染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历经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启动SNAD工艺过程中,颗粒污泥浓度(MLSS)、胞外聚合物(EP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EPSp/EPSc比值呈
期刊
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提升,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涉外法治人才多语能力培养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以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精多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实践为例,阐述了创新育人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协同课堂内外教学、发挥校本优势和特色等多维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涉外法治人才的多语能力培养实践可为相关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涉外人才培养质量提
期刊
森林“四库”论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同时也提出了森林资源价值转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林权均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与传统林业发展困境下,推动森林资源经营权流转、探索森林资源规模经营、高质量发挥森林“四库”作用至关重要。采用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法,在梳理森林“四库”论述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