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技术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确保黄河不断流成为黄河下游水量调度管理的首要目标。黄河下游引黄涵闸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引水计量不科学,涵闸引水调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低,成为水量科学调度的瓶颈。因此,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及视频传输技术,建设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对于确保黄河不断流,促进沿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组态技术、特点、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及主要的组态软件。给出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然后详细讨论了组态技术在涵闸现地测控系统、闸管所及县局以上控制中心设计中的应用。涵闸现地测控系统是整个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给出了涵闸启闭原理,尝试引入“互锁”概念,实现了“软互锁”和电路互锁,以及利用“起、保、停”电路控制闸门启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详细的涵闸启闭PLC控制梯形图。对闸管所上位机与现地控制系统通讯原理进行了讨论,组态配置闸管所上位机和涵闸现地控制PLC后,对闸管所上位机控制程序及现地PLC梯形图进行了详细设计。讨论了过程值归档方法,以及过程值归档的详细设计,重点给出了如何利用OPC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本文对独立式、基于客户端、基于服务器三种网络组态结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所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NAD)结构。在文件引用上,讨论了指向文件数据全局地址和指向文件数据本地地址两种方式,设计了新型的结合两者优点的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五级访问结构,使系统既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网络负载相对均衡,又具有维护简单的特点。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同时给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快捷、高效的要求,发展电子政务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在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难题
早在193 8年,T.Dpbzhansky和A.H.Sturtevant就研究了基因组重组问题,证明两种果蝇的染色体基因序列可以通过基因组的17次翻转来进行相互转换,之后的研究证明,基因组重组是微生物,植物
公安行业在社会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保证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任务,其业务范围涉及到包括刑事、交通、社会安全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及时地从纷繁芜杂地海量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及
无线网络飞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IPSec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能够提供较好的安全保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传统的TCP协议中,假设丢包都是由网
上世纪中叶,人们发现能耗会导致计算机中的芯片发热,极大地影响了芯片的集成度,限制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研究发现,能耗来源于计算过程中的不可逆操作。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就源手为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活动。最初的人机交互方式是采用命令行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使用者掌握大量的命令,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之后的人机交互主要采用窗口界面
随着虚拟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虚拟机的开发效率,虚拟机可定制生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实现虚拟机可定制生成的难点是如何结合虚拟机可定制生成方法建
软件设计模式的复用是软件复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解决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软件设计模式的复用将软件复用的层次由代码层提高到设计层。把复用的重点放在抽象层
对数据库的查询可以分为精确查询和概率查询两种。当进行精确查询时,查询结果完全符合查询条件,而且结果是确定准确的。但对于某些情况,无法采用精确查询得到正确的结果。比
因为“1影响N”现象以及解密再加密操作引起的较大开销,导致目前的组播密钥管理方案不适用于大型的高动态性组播组。自适应和可扩展的AS方案(Adaptive and Scalable key m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