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是《诗经》《楚辞》、乐府民歌,还是唐诗宋词、元明散曲,中国古代诗歌以多样的体裁、丰富的内容、充沛的情志、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学遗产和文化载体。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诗教传统延绵不绝,历代文人学者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诗歌的熏陶。但时至今日,在最应该亲近诗歌、品鉴诗歌、创造诗歌的高中阶段,古代诗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隔膜发人深省。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涌入中小学课堂,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之一的支架式教学也不断发展,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支架式教学引入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之中,既能吸收中国传统诗论的精华,又能为当前的古代诗歌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新理念。丰富古代诗歌教学的相关理论,营造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古代诗歌课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再结合实践考察与问卷调查,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应用展开探究。全文共分为六大板块。第一板块:对本文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第二板块:厘定了“学习支架”与“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复杂性思维理论四个方面梳理了将支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板块:立足于教学实践的效果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从改革学习方式、实现深度阅读、改变教学现状三个方面探索支架式教学运用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现实价值。第四板块:具体梳理了适用于古代诗歌教学的各类学习支架。“典故支架”“语言支架”“诵读支架”有助于学生读懂诗歌内容;“文化支架”“背景支架”“情感支架”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情感;“对比支架”“理论支架”“范例支架”有助于学生领悟诗歌艺术。第五板块:探索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程序。前期确定“最近发展区”与教学目标;中期在“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师生对话”“生生协作”等学生活动中搭设学习支架;后期撤去学习支架,进行一定的迁移拓展和效果评估。第六板块: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