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简而言之,城市的生命力应该在个性特质和人文气息中得到体现。然而在国内轰轰烈烈的城市新区建设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城市特色的缺失,“千城一面”等等对城市特色方面的批评不绝于耳,在论及当代中国城市问题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就把由“互相克隆现代建筑”所导致的“千城一面”等“城市个性特色危机”,列为“中国城市面对未来的六大危机”之一。通过对我国城市特色危机的产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识其中的客观必然因素及主观失误因素,本文指出,在新城区建设中,由于物质累积速度远远超过文化累积速度,特色危机尤为显著,因此,研究对象明确为中小城市新区的城市特色。在背景与基础研究后,本文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基础研究,第一是国内外城市实践案例研究并总结其中有益的经验;第二是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分类归纳总结;第三重点从浙江省临海市的规划实践经验入手,详细分析了城市发展中的两次空间跨越发展并从文物遗址、山水空间、街区肌理、城市生活、功能策划、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古城、新城市中心区、滨海新城进行比较与研究,提出在不同区域适应城市功能与发展条件下的塑造城市特色的适宜方式,其中重点分析了城市特色在新老城区的相关性、延续性与动态发展性。在三个方面研究基础上,得出研究初步结论,城市特色要素中物质性要素、非物质要素两大类的详细构成,表现、特点及在城市规划中适用范围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进而对各类要素在中小城市新区中塑造城市特色的手段从城市空间的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以及城市管理角度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