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半胱氨酸为母体的氨基化合物手性拆分质谱试剂的开发及效能评价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大多都含有手性中心,氨基酸的两个手性对映异构体在人体内生物活性有时会有显著的差异,例如:患有癌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液中D-丙氨酸(D-Ala)的水平显着升高。然而,因氨基酸的一对手性对映异构体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为氨基酸手性对映异构体的识别、检测和分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诸多手性拆分方法中,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已成为分析手性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有利工具。鉴于此,本研究欲开发合成可靶向识别氨基官能团的新型手性质谱衍生化试剂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HPLC-MS)法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本研究着眼于带有手性中心和羧基官能团的丙半胱氨酸(OTZD)结构为母体,首先导入三苯基磷(TPPP)结构,合成了具有氨基官能团靶向识别能力的手性衍生化试剂TPPP-OTZD,该试剂具有正电荷,可以提高质谱检测灵敏度。接着为了使试剂拥有更稳定的特征碎片离子,引入分子量较小的苄基结构,合成了可以靶向识别氨基官能团、具有手性拆分能力的手性质谱试剂BC-OTZD。该试剂可在质谱中精准地检测到其稳定的特征离子碎片苯甲基(m/z 91)。基于LC-MS技术,利用10种手性氨基酸以0.1%的甲酸水溶液和0.1%的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在柱温为40℃条件下,使用C18为色谱柱对BC-OTZD的手性拆分效能进行了评价。结果 10 种氨基酸(D,L-Ser,D,L-Ala,D,L-Cys,D,L-Thr,D,L-Tyr,D,L-Val,D,L-Phe,D,L-Leu,D,L-Ile,D,L-His)实现完全分离,分离度为1.86-7.84。此外,本研究对唾液中含量较高的5种氨基酸(D,L-Ala,D,L-Tyr,D,L-Val,D,L-Phe,D,L-Leu)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5种氨基酸在0.25-50 pmo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检测限(S/N=3)为0.01-0.50 pmol,日内、日间精密度范围分别为0.21-4.13%,0.10-6.17%;唾液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6.00-102.13%。最后,通过采集6名健康志愿者(3男3女)唾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男女唾液中D,L-Tyr,D,L-Val,D,L-Phe,D,L-Leu,D-Ala的平均含量基本相等,而L-Ala的平均含量女性略高于男性,定量值分别是1.48 ±1.30 fmol/mL,2.83±1.44 fmol/mL。本研究开发了丙半胱氨酸为母体的氨基化合物手性质谱试剂TPPP-OTZD和BC-OTZD。本试剂具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为氨基化合物手性拆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性质谱试剂,为氨基手性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记者孙兴维、通讯员张强报道:新年伊始,记者从军委后勤保障部获悉,为实现军队调整改革期间军粮保障精准高效,军需能源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着眼军队调整改革和练兵备
报纸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日常生活”曾一度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写实主义兴起,日常叙事才得以被重新拾起。在这一系列的日常叙事中,日常书写通常是以与日
文本的目标是预测用户对Twitter上新出现的谣言的态度,即支持、否认、询问或评论最初的谣言。针对现有文本立场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特征方法融合的
电梯维修保养及检验过程中,因电梯层门自动关闭装置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设计一款阻止电梯层门自动关闭装置,在电梯维修保养和检验现场应用时非常必要。通过对现有阻止电梯层
针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生态影响应对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分析了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的生态保护要求。其次,论述了港口与航道工程施
某东风EQ140型货车驾驶员反映,他所驾驶的汽车离合器不好使,一会沉重,一会又分离不开,不管怎么调整踏板自由行程和杠杆高度,运行中依然如故。 按常规修理方法,离合器一般调
鸭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膳食,食用鸭肉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文针对肉鸭提出一种鸭肉制品——苏牧香酥肉鸭的加工方法,具体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质量
损伤时间研究是法医学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机械性损伤时间方面研究较多,在烫伤形成时间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浅Ⅱ度烫伤创面周边区内IL-18阳性
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通过搭建自主甲烷化工艺模型,选取典型甲烷化装置入口原料气,依次进行负荷波动、新鲜原料气组分波动等波动工况对绝热甲烷化装置影响的模拟研究。研
从色纺的优势及劣势入手,追溯色纺的发展及兴盛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纺纱器材的贡献;阐述色纺生产工艺技术的变化与难点,分析了色纺器材的现状与发展需求.指出,对于色纺小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