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往中,个体如何评价信任选择后的结果对调整后续行为尤其重要。在损失和收益并存的决策情景中,个体通常需要快速对做出决策后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用以指导并调整后续的行为(Xu et al.,2011)。而这些关于结果的反馈信息并不一定全是来自自我执行时的决策结果,也可能来自评估他人或观察他人决策的替代性体验。为了深入探讨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信任博弈决策中个体对决策结果的评价机制。实验一通过经典的信任博弈范式的变式,由玩家1和电脑模拟的玩家进行博弈。实验设置两种不同的初始资本和对应四种反馈类型来操纵结果评价中的绝对效价和相对效价,借助ERP技术记录被试执行信任博弈任务中结果评价时的脑电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反馈类型条件下FRN和P300的波幅差异,探究参照点效应是否存在信任博弈的结果的评价中。实验二也采用脑电实验,区别是实验二中的信任博弈由团队形式玩家A和玩家B进行,玩家A参与信任博弈,但不记录其脑电数据,玩家B被记录脑电数据,但只在每轮游戏结束界面对本轮的情绪愉悦度进行自我评估。离线分析时,分析观察者在不同反馈类型条件下的FRN和P300波幅差异,进一步探究信任博弈结果评价的参照点效应是否也存在替代体验中。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下述几个结论:(1)自我体验任务中,正反馈(相对赢钱)比负反馈(相对输钱)诱发更大的FRN,且不同数量的输钱或赢钱诱发相同大小的FRN,表现出以信任资本为参考值的分离。该结果说明FRN并不是对结果的绝对大小进行评价。(2)自我体验任务中,对于两种信任资本下的同一种反馈值20,他们的绝对效价相同而相对效价不同,两者诱发的FRN波幅差异显著,负反馈(相对输)比正反馈(相对赢)诱发的FRN波幅更大,说明结果反馈阶段不是对反馈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而是以最初的本金为参考值,对反馈结果进行相对效价的评价。(3)自我体验任务中,P300反应出以信任资本为参照点的相对数量的评价,相对数量一样但绝对数量有差异的反馈会诱发相同大小的P300,表现出对相对数值的敏感。(4)替代体验中,同一反馈值,负反馈比正反馈诱发更大的FRN,P300也表现出对相对数量的评价,即相对数量相同的反馈值所诱发的P300波幅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