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老服务的乡村闲置校舍改造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演变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老虽然设备先进,但是床位数与老年人口数差距较大——“一床难求”,乡村地区的老人更迫切需求养老服务设施。在“存量规划”政策引导下,大量新建养老机构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将既有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与此同时我国采取“撤点并校”的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大量的乡村闲置校舍。本研究正是以“养老服务设施和乡村闲置校舍之间的可能性”为出发点展开一系列研究。本论文针对乡村闲置校舍这一特定既有建筑进行功能置换,从分析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设施需求以及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可行性入手,通过对闲置校舍的空间、功能、环境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乡村的养老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对废弃的学校进行一系列改造的可能性研究,以此满足本村及周边临近村域居民的养老需要。本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课题缘起背景、研究的意义、范围和现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从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分析入手,阐述老年群体需求以及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需求、无障碍需求、建筑设备需求;第三章分析乡村闲置校舍向养老服务设施改建的可能性。第四章主要从总平面适老化改扩建、空间与功能适老化改建、无障碍设施改建四个方面介绍乡村闲置校舍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的策略,第五章将提出的策略具体应用到实际案例的设计中,将闲置校舍分别改建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活动设施。本研究经过一系列论证,确定乡村闲置校舍可以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同时依据提出的策略,选取三所闲置校舍分别改造为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活动设施,验证了乡村闲置校舍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的策略的可行性,期望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为此类乡村闲置校舍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闲置校舍的可持续利用,解决乡村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问题,以期为乡村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养老居住环境。
其他文献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视觉、听觉于一体,借助声音、色彩、动画等巧妙配合,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许多教师在
由于光催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清洁、丰富的太阳能而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解决能源短缺以及传统化工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光催化性能良好
实行素质教育就要改进教学方式。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研讨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
近年来,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介绍了有关盐诱导基因包括跨膜通道蛋白基因、Osmolyte生物合成基因等进展;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开展,利用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cDNA微阵列、DNA芯片、蛋白组技术等基于转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范围的拓宽,21世纪护理将面临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护理学将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也必须提高。加强护理管理,通过计划、组织以及对人
利用网络技术构造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本文介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IC卡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以及系统实验的方案。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RPT技术在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使用RPT技术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该技术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清晰了解焦虑症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感受,从而
介绍了8D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其实施步骤,并以解决螺纹底孔加工失效问题的实例阐述8D问题求解法在实际生产问题的应用。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生在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庞大群体,这一群体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该项研究从非正规部门的理论视角,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