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斯坦境内海底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众多,且很多都是大型矿床,而与其属于巴尔喀什-准噶尔褶皱带同一构造单元的新疆北天山的海底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却寥寥无几。由于境内外在矿种、数量、规模上的差异性,决定了“跨境”成矿带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因而以境外研究程度较高矿床为模型,对比剖析境内研究程度较低区域,达到跨境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选择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准噶尔-阿拉套陆缘盆地作为研究区,总结境外典型矿床的成矿的规律体系,实现境内找矿预测的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前人总结的区域基本地质资料(数据、图件、表格等),对比剖析境内外地层的差异,划分小型成矿远景区;通过对境外典型矿床成矿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再辅以遥感、同生构造、赋矿地层柱状图、地球化学等数据,形成典型SEDEX铅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将这个规律应用到小型成矿远景区,通过遥感ASTER数据、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一步缩小成矿远景区范围,达到靶区优选的目的。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有以下两点创新:首次对该研究区以境外典型SEDEX型铅锌矿集区为模型区,进行跨境研究;首次对境内研究区进行SEDEX型铅锌矿的靶区优选。本硕士学位论文有以下两点意义:在同一构造分区和成矿区(带)内开展境外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对境内矿产勘查及相关研究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考虑到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性以及该矿带矿种和成矿类型的单一性,本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对于系列跨境成矿带开展相应工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