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城市或跨行政区域的区域经济正成为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拐点.当前广佛都市圈发展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工业空间拓展上能够协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工业空间效应,这不仅对大珠三角地区,乃至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研究实质上是在广佛都市圈这个特定的地域空间上对其工业发展中的合作与互动进行探讨,从更广阔的视域中来系统且有深度地探讨工业发展要素的流动、产业空间组织的运行,以发挥整体优势和提高综合影响力.本文侧重于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来探讨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包括工业空间拓展基础条件、动力机制和实现模式,将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工业空间运动的实质.第一章从国内外产业空间研究的回顾引出本命题的时代意义与理论背景.第二章对工业空间拓展的内涵,包括其研究范畴、前提、层次和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在广佛都市圈内部,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的圈层结构.在未来工业空间拓展上以圈内部的双向作用为突破点,打破行政阻隔,双方以双赢的合作思路出发布局全圈域内的工业发展,引导工业的全面协作,强化圈域范围内的产业资源调配与设施共享.二是广佛都市圈加强和粤东、粤北、粤西城镇之间的工业分工合作和共同发展,同时沿交通轴线伸延,加深与毗邻省区的联合发展,扩大广佛都市圈经济区的直接辐射腹地.三是广佛都市圈突破圈域的界限从全球空间范围内掌控和利用资源提升工业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章较深入全面地分析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现状及其特征.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是从其历史基础、发展特点、产业趋势和城市工业发展方向指导下展开的.从工业生产互补、工业的配套互补和工业产品市场共享的角度来看,广佛都市圈内部产业方面互补性很强,企业联系紧密,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有利于各种经济要素及产业资源的配置率提高,促进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第四章从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角度综合探讨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产业全球化、国家经济发展动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产生的产业内部集群化、产业互补合作等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广佛都市圈工业空间拓展的动力.同时包括产业的创新与扩充、产业集群内生力、产业集聚与扩散力、工业能级梯度力等在内都会共同作用于这此产业区域的工业空间并引起产业包括工业空间的进一步拓展.第五章主要探讨在全球、国家和都市圈域三个层面上的广佛都市圈工业拓展的战略导向及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确制订并实施拓展战略是必然要求,提出扩充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拓展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拓战略将成为该都市圈工业空间战略选择.第六章全面分析在该区域内能够全面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工业空间拓展模式,指出在广佛都市圈内部,以工业园区、工业组团、专业镇、中小企业集群等工业空间组织演化的工业空间拓展模式是广佛都市圈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区划研究方法和现代的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以网格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速,大气中平均水汽含量增加,降水时空分布格局的明显变化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如致使洪涝频发和干旱加剧等,已经威胁到人类
景观变化是景观内部各种矛盾与外部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是景观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景观的任一种状态都是景观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片
本文运用理论探讨与地区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产业结构、相关产业、企业等方面,对淮安市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