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也代表着一种风格。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的意大利,它的盛期是17世纪,它是17、18世纪主流时代特征的一个标志。因此,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无论是演唱上还是作品上都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的象征性与指向性。我们都知道巴洛克时期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另一个追求人本主义理念的思想大爆炸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流艺术风格体现了人们长久被压抑的精神世界极度渴望享受自由的、无拘束的放纵。这一时代的主题被定位为“离经叛道”“光怪陆离”的自我释放,同时这一主题被带入了当时所有的艺术领域,在建筑风格上表现出了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的特点;在文学上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强调贵族主义;在绘画上空间感强烈,人物动作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服饰上繁琐复杂,华丽夸张,蕾丝与束腰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特征当然也建立在如此浮夸、狂想的思想环境基础之上。在世界历史上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短暂的社会意识形态交替的过渡期,各种社会阶级交错复杂、各种思想运动呼声四起。在声乐艺术史上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歌剧诞生、美声唱法问世、主调音乐确立,无论在声乐技术上、风格上、理论上、题材上都突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的面貌,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阉人歌手的演唱更是旷古烁今。而就在这样政权更迭,局势不稳的150年里声乐艺术何以取得如此之成就?当时的社会形态与这些声乐史上惊世大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而这种惊世骇俗的“巴洛克”式的演唱风格又又是怎样形成的?音乐应该是社会中的音乐,对声乐现象表现的研究应还原到社会环境中,本文立足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大背景针对社会、经济、政治给文化、美学、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内部联系来深刻剖析了社会形态的与声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并力求以古鉴近,通过欧洲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来对看现代声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