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者权益的刑法保护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资关系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法律关系,它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获取劳动报酬或者利润的基础法律关系,因而,劳资关系的协调有关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劳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侵权案件呈多发增生态势。劳动者权益频繁受侵害并且长期得不到遏制,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劳动权法律保护体系中的行政、民事手段有余,刑事手段不足。为有效控制劳动侵权现象,本文在分析现有劳动法律保护体系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犯罪的概念,在构建劳动刑法学理念的指导下,层层分析动用刑法手段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以及立法根据,并提出在刑法中专设章节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构想。本文引用了大量数据来提升说服力,并且用了尽可能多的刑法理论做支撑,最后大胆提出在劳动犯罪立法过程中罪行设定的多项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罪名设计的法律条文,并且对劳动犯罪的类罪和个罪均进行了犯罪构成分析。由于本文研究内容属于劳动法和刑法的交叉领地,目前不管是劳动法学界还是刑法学界都很少有人涉及,因此文中的很多观点都具有原创性,也因此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刑法学者们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以期继续更为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传播科技的创新与发明,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网络形成一个空前多元的社会结构,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因而网络时代将
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三大难题之一。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都是由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在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预防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