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QTVI)是近年来基于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技术。研究显示TDI测量的二、三尖瓣环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参数与肺动脉高压有关。目前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肺动脉瓣环的运动评价肺循环流量、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及肺血管弹性等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QTVI方法,测量101例正常小儿及32例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动脉瓣环运动速度及时间参数,旨在建立不通过年龄组肺动脉瓣环QTVI速度参数及时间参数的正常范围,探讨体表面积、心率、肺动脉瓣环直径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动脉瓣环QTVI速度参数及时间参数的变化。资料与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间在我院检查的101例正常小儿,按年龄段将其分成4组:<3个月,3个月-组,1岁-组,6-12岁组;32例肺动脉高压患儿年龄从5天至3岁。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 7和Vivid 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5-8.0MHz,配有Echopac工作站、QTVI图像分析与后处理软件。脉冲多普勒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于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肺动脉瓣反流峰值流速,根据简易努柏利方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肺动脉平均压及肺血管阻力。QTVI模式下,采集大动脉短轴切面及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3-5个连续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储存于硬盘后脱机分析。QTVI取样点分别置于肺动脉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获取肺动脉瓣环运动速度-时间曲线,与房室瓣环处类似,分别为收缩期的Sa波、舒张早期的Ea波、舒张晚期的Aa波。分别测量两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计算Ea/Aa值。在大动脉短轴QTVI模式下,取样点置于肺动脉瓣环内侧壁连接处,获取肺动脉瓣环运动速度-时间曲线,以心电图QRS波起点至下一Ea波起始的间期为a,以Sa波的起止间期为b,a-b代表了等容收缩时间(ICT)与等容舒张时间(IRT)之和,(a-b)/b即为QTVI-Tei指数。结果:(1)正常小儿肺动脉瓣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测得的Ea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至1y-组后均趋于平稳;肺动脉瓣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测得的Ea/Aa值<3m组均小于1,分别为0.82±0.21,0.81±0.24。余组大于1,以后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大。(2)正常小儿体表面积、瓣环直径与肺动脉瓣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测得的Ea、Ea/Aa呈正相关,与Aa呈负相关;心率与测得的Ea、Ea/Aa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心率与肺动脉瓣瓣环内侧壁测得的Sa呈正相关,与肺动脉瓣瓣环外侧壁测得的Sa呈负相关。(3)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血管阻力,与b值呈负相关,与a-b值及QTVI-Tei指数呈正相关。(4)正常小儿与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1: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正常小儿与肺动脉高压患儿的QTVI时间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正常小儿与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1: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肺动脉内侧壁连接处测得的Ea值在肺动脉高压患儿较正常小儿明显降低,肺动脉瓣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测得的Ea/Aa值均较正常小儿明显下降。结论:(1)应用QTVI技术于肺动脉瓣环内侧壁及外侧壁连接处进行分析,可得到与房室瓣环相类似的波形,分别为收缩期的Sa波,舒张早期的Ea波,舒张晚期的Aa波。(2)正常小儿的肺动脉瓣环QTVI速度参数及时间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以婴幼儿时期为明显。本研究测得的肺动脉瓣环QTVI各参数及肺动脉瓣环直径可作为0-12岁小儿正常值的参考。(3)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环QTVI速度参数中,Ea波峰值降低,Ea/Aa值下降。(4)肺动脉瓣环处QTVI测量的Tei指数与肺血管阻力相关;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环处QTVI测量的Tei指数明显增大,提示肺动脉瓣环处QTVI测量的Tei指数增高时,肺动脉压力增高、肺血管阻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