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意味着解释,历史是一门解释的学科,历史解释素养串联起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四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表达,在整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学者教师多关注课堂上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方法,鲜有研究将目光放置于课堂之外更为广阔的时段。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仅仅依靠课堂往往捉襟见肘。相较而言课外学习无论在时间还是方式上都更为灵活机动,恰恰能够弥补课堂的缺憾,因而课外学习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亟待开拓的新天地。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在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了解教学一线真实现状并结合教育实习经历,探究在课外学习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问题及注意事项等。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课外学习和历史解释素养等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探讨学界对于课外学习内涵的阐释,对比阐述并进行总结,以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学习理论作为探究的理论依据与支柱,同时还关注了在历史学、新课标、诠释学等不同视域下对历史解释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课外学习中历史解释培养的意义。第二部分结合问卷调查及实习经历分析课外学习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现状。经调查发现课外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不理想,一线教学不重视利用课外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观念及教学方法有待改变等问题。由此得出,拓宽视野,于课外学习中寻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之法十分必要。第三部分结合一线教学相关情况,深入探究课外学习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实践的策略。以历史主题探究调研活动、读书交流活动、辩论赛、主题海报展览活动、历史小论文练习等具体形式为例,从活动选题、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等环节以及各类活动特点详细论述,同时关注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反思的指导意义。最后结合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及其特点提出相关注意事项。教师务必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关注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开展活动,关注评价的导向与发展作用;注重活动开展后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