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运行以后,由于上游河势的变化,特别是在九岭山等大型山脊突入江中的挑流作用下,永久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在流量较大时会产生大尺度回流,这将对船舶进出引航道造成威胁。类似的由于流动边界出现凸出障碍物引起边界层分离,导致回流发展、流态恶化,造成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在水利、航道及电站等工程中普遍存在。考虑到回流是水流分离现象造成的,而分离现象与边界层的存在有关,所以可以从控制边界层的思路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林秉南院士提出了两种方案:1、吸、喷水方案,即在边界(突出山体)的顺水面将边界层水流吸走,并在下游面喷水增加水流动量,以控制回流尺度。2、加导流板方案,即在边界的顺水面加导流板。可以把主流的一部分能量传给边界层内靠近壁面的流体质点,使之加速,从而达到防止边界层分离的目的。本文利用物理模型,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试验时,用宽50cm,深60cm,长13m的水槽模拟流道,设一丁坝作为突出山体的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以下创新的成果:1、不加吸、喷水时,丁坝后的回流长度约为丁坝长度的8倍;2、加吸、喷水可以减小丁坝后的回流尺度和强度,并得出了有理论根据的吸、喷流量与回流尺度减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吸、喷流量与丁坝周围流速梯度之间的定量关系;3、加吸、喷水可以减小回流淤积,并得出了吸、喷流量与淤积量减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回流尺度减小与淤积量减小之间的定量关系;4、加导流板可以减小丁坝后的回流尺度,并得出了丁坝周围的水流Fr数与回流尺度减小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本研究控制边界层发展的思路是合理的。采用吸、喷水和加导流板的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控制边界层分离,从而减小障碍物下游的回流尺度以及回流淤积,对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