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机交互考试具有生动性、交互性、易控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功能优点,但这些优点的有效发挥,不仅取决于考试实施的规范性,更取决于考试设计的科学性。现阶段,如何正确认识人机交互考试运行的要素及互动关系,使人机交互考试的设计置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如何科学把握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原则、程序与方法,使人机交互考试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仍是中外考试界探讨的前沿课题之一。 本文以此立题研究,旨在深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企望对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科学依据、原则、程序和方法的优化有所新探。试图以界定人机交互考试及其设计内涵为切入点,在探讨人机交互考试设计应遵循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其研究的初步结论如下: 人机交互考试,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建构的虚拟情境下,通过对人与计算机呈现内容的双向交互结果的跟踪、记录、整理、分析,鉴别、评价个体素质水平差异的活动。其运行要素包括组织要素、内容要素、工具要素、方法要素和环境要素。人机交互考试设计,是为获得预期的考试效果,在进行人机交互考试活动之前,根据考试目的的要求,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路线,对参与人机交互考试运行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策划,并形成一定设计策略的活动过程。其科学依据主要是考试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的相关理论。根据人机交互考试运行要素,人机交互考试设计需按照确定测试目标→选择考试内容→设计考试方法→创设运行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程序进行。 目前,我国在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待解决的难题,诸如界面呈现缺乏互动,实现方法人性化体现不充分,系统集成缺少原创,评价主观随意性较大等。影响我国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因素主要有观念因素、技术条件因素、方法因素、理论因素和队伍因素。 要实现人机交互考试设计的优化,必须在可控性、人本性、差异性、结构性和协同性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紧扣考生需要确立测试目标,联系实际选择考试内容,针对考生身心特点选定考试方法,创设适宜的运行环境,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