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世界私募股权投资迅猛发展、势头良好,待投放基金总量达1.2万亿美元①,创下历史新高,俨然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政策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影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门槛不断降低,空间逐步扩大,退出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和畅通,同时伴随着保险和证券等各类金融公司的介入,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投资于诸如科技类、环保类以及医疗健康类等中小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工具,一方面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扩展其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还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各种增值服务,如驻派董事或监事参与企业的管理,进而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私募股权投资更多的关注企业的价值增长,因此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标的企业影响的研究均来自于国外成熟的私募市场,如私募股权投资具有认证功能、市场力量功能以及筛选监督功能,能够减缓被投资公司内部的各种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业绩。但鉴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所以我国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和验证。
  由于创业板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私募股权投资针对的也主要是中小企业,而国内的研究多偏重于中小板,在创业板市场的研究偏少,故本文试图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选取2011-2014年7月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是否对被投资公司的业绩有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考察了如私募股权投资的持股占比以及声誉度这些微观因素是否也在改善被投资公司业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而为促进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做了大体介绍;其次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有关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文献,鉴于本文主要是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故详细梳理了此方面的研究理论;最后简单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分析。在相关概念界定方面,首先通过查找理论界以及实物界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理解认识,分析总结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以及特点;其次就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三种存在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主要形式——合伙制作了进一步阐释;最后,结合自己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工作经历以及相关理论,具体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项目运作的整个流程。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从金融中介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宏观作用,作为新型的金融中介能够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参与企业的管理能够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其次从认证功能假说、市场力量假说以及筛选监督功能假说三个方面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具体影响,认证功能指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常会将被投资企业的发行价维持在相对的低价,以此来维护自身声誉;市场力量指出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参与,其他能力等各方面较强的机构或个人也会参与进来,进而能够推高股票发行价格;筛选监督功能假说认为被投资企业都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经过细致严格选择的,其发展前景一般较好,而且私募投资通过参与企业的管理,不但能够起到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对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所做的简要分析。就发展历程而言,主要是按按时间顺序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进行简单总结。现状而言,在对2014年前11个月总体状况描述的基础上,发现募资方面,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甲,成长性基金无论数量还是金额上均过半,总量上仍然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在投资方面,在金额与数量上同样创造历史新高,成长性基金为主,多以互联网为投资方向;退出方面,虽然仍以IPO为主,但像并购以及股权转让等方式也不断增加,同时退出回报倍数增高,上交所竟达18.33倍①。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章以2011年1月-2014年7月所有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第一节中提出研究假设,即有PE支持的企业的业绩优于无PE支持的企业的业绩、PE的声誉度与企业业绩正相关以及PE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在第二节中介绍了样本的选择以及数据来源。在第三节中,为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模型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验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笔者发现:首先私募股权投资确实能够提升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仅可以满足其融资的需求,还能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进技术创新、培养人才等增值服务,发挥认证功能、筛选监督功能和增强公司市场力量,从而整体提升公司业绩。从分析结果中可看出,PE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积极影响在上市前一年并不是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前期公司和PE机构之间需要不断地沟通、协商,而企业内部在业务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调整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PE机构与企业之间不断地磨合,两者在发展规划与公司治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时各种业务及管理上的调整基本完成,公司各项指标也回归了理性;此时,借助PE机构资金支持及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企业业绩就会好转,PE对企业业绩提升的作用逐渐显现。其次,PE的声誉度越高,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越显著的提升作用。声誉度越高的PE机构其经验会越丰富,资源也会更多,对被投资公司就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增值服务。回归结果表明,PE机构的声誉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公司的业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再次,私募机构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并没有印证假设。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多数公司在上市前引入多家PE机构,而私募投资持股比例是所有PE机构持股的总和。在此种状态下,即便是总持股比例较高,个别PE机构持股比重也可能偏低,其对公司的影响力相对就会较弱,在提升公司业绩方面作用有限;当多家PE机构持股较为分散时,他们则可能相互合作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因某些利益因素相互博弈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仅从私募投资持股比例高低方面很难断定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具体的分析方式有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最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越来越专业化,逐渐回归投资实业。
  文最后一章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做了进一步的概括总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粗浅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我国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经营业绩或价值的研究多为中小板,创业板相对较少,且一般只检验了上市当年及以后年份PE对被投资公司的影响,很少考虑对上市前公司的影响。本文则包含了上市前、中、后三年的分时段的实证研究。其次鉴于10年前后PE机构的野蛮生长以及缺乏监管,PE多半是通过公司IPO溢价而非价值增值获取收益,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升无实质影响,故本文改变以往研究方式,将研究样本中剔除2010年及200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仅保留2011年1月1日后上市企业。再次笔者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中,将2011年1月1日-2014年7月31日上市企业分为三个阶段,即2011年、2012年和2014年①,通过对比分析,考察不同年份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报纸
自Fama(1970)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该理论在金融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假说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了所有“已知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从已知信息中获取除风险溢价外的超额利润。但是这种假说并不成立,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了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异象,并指出金融市场是半强有效市场,甚至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是弱势有效市场。Jegadeesh and Titman(
学位
学位
会议
报纸
自John Lintner在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开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了许多不同的股利政策理论。比较著名的股利政策理论包括Modigliani和Miller于1961年提出的股利无关论,Myron Gordon于1963年提出的“一鸟在手”理论,Farrar和Selwyn于1967年提出的税差理论,Bhattacharya于1979年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
学位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一大重要支柱,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吸引着大批个人投资者的眼光,股票市场上丰富的投资品种,在牛市中相对可观的超额收益都成为了股票市场的亮点。但从美国市场来看,债券市场的体量是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的,截止到2014年6月底,美国债券市场存量约为45万亿美元,而股票市场总市值则为24万亿美元,约为债券市场的一半,可以说债券市场才是美国资本市场的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