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檵木中抗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花檵木是一种广泛生长在中国南部和印度东部的金镂梅科檵木属长青灌木。它的叶,花和根在中国是传统药物,已被用于治疗腹泻,咳嗽病,出血,灼伤和各种疾病[1]。研究显示这种植物含单宁酸,黄酮和多酚类物质,这些可能是药效的主要成分。然而,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很少研究。本项研究,使用牛津杯法,对白花檵木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组分有抗菌活性,对这部分进一步提取纯化。通过多种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些化合物,通过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这些化合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进行抗菌活性测试
其他文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是活化T淋巴细胞的一种表面分子,与CD28分子竞争结合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B7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负调节作用。CTLA-4的IgV区保持与B7
杆状病毒是节肢动物,特别是鳞翅目昆虫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到目前为止,已有42种杆状病毒,包括3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9种颗粒体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被测定。对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发现,
本论文综述了根瘤菌多样性、分类和多相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利用PCR-RFLP技术对35株黄华属根瘤菌的16S rDNA,nodA和nifH 3个基因片段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
分别研究了溶磷菌株PI和PY的溶磷特性、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溶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菌剂对小麦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PI溶磷率为40.57%;菌株PY在以植酸钠为唯一磷源时溶磷率为77.18%,以植酸钠和磷酸钙为混合磷源时溶磷率为42.73%,两菌株都有很好的溶磷能力。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初始pH、无机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混菌培养对两菌株的溶磷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当
水稻的光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水稻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对当今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对于进行提高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迫在眉睫。水稻光合基因的研究进展如此缓慢,主要是由于其测定指标Pn受坏境影响过大,而且是复杂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现阶段报道的水稻光合QTL包含大量光合相关性状的初步定位QTL,很少有精细定位的QTL。本研究在初步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东乡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北抗寒能力最强的普通野生稻,尤其在幼苗、抽穗期能长期抗低温逆境胁迫。因此发掘一些与东乡野生稻抗冷相关的新基因,深入了解它们的抗寒机制,对提高水稻作物对低温的抗逆境能力,改良水稻品种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手段分析,从东乡野生稻冬季宿根c DNA文库中筛选鉴定Os
小豆起源于我国,在亚洲东南、东北部及喜马拉雅高地国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丰富的钙、铁、磷元素。本文对野生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保障长江中下游水量和水质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鄱阳湖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水产、畜禽养殖地。周边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可避免的会对鄱阳湖造成威胁。为了解鄱阳湖滨湖区农村污染对鄱阳湖造成的环境影响,本论文在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资助下,调查了鄱阳湖滨湖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包括农村生活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农产品加工业(包括粮油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
采集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PHB的细菌菌株DSDY050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属于假单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在短日照条件下以老熟幼虫进入越冬滞育。因此该虫是研究幼虫光周期诱导的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