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与弧”——书画形式新释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与弧”这对元素,是构成所有三维、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基本元”。与“世间无物非阴阳”相近,可以说“世间无物非角弧”。在对中国书画形式的探究和阐发中,利用“角与弧”这对具有精密逻辑性背景的元素,可以提出书画研究中的“元理论”。  本文尝试以“角与弧”为线索,对中国书画作品在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上进行基于“格式塔”、“视知觉”等原理上的分析阐释,对围绕“角与弧”展开的各种类比、通感、移情、内模仿、异质同构等现象进行具体剖析。从而,结合“角性”与“弧性”的阐发,理性、逻辑性、思辨性、实证性地探讨了书画作品在:一、物理属性和感官属性(刚柔、筋骨、冷热、表情等);二、线条(点线面)的外轮廓、点线面的组合(结构)、大块面的组合(布局、构图);三、节奏与韵律、“角折”与“弧转”、“角性力”与“弧性力”、“发动力”与“制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圆锥体为“角与弧”的客观成因、“书画同法”的当代阐释、“有机性”为中国书画的主要特性等较为新颖的论点。  最后,对书画作品的传统理念、现代境遇,以及当代书画作品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番阐述,并根据形式构成原理上的相同或相近,提出艺术上“中西大同”的理想。  本文力图在艺术研究的“元理论”构建上做出一点拓展性的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意境美学的起源说起,简要分析了中国画意境美学生成的多种哲学要素,将意境理论放进中国画史上来看,追寻其发展的较详尽的脉络。然后,通过对当代审美文化之变化的研究,
现代版式设计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历经各个时代的发展并形成了诸多流派。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各种充满个性化风格的设计作品纷至沓来,对国内版式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