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花石头河流沿岸土壤进行调查采样,测试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含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迁移转化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土壤中重金属影响的规律性,同时,通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最后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综合评价,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三个采样点水平方向土壤重金属迁移特征和衰减率及各采样点间差异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区域中,重金属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衰减率逐渐增大,说明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水平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总体上看,各采样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都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河流污染水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后,经过土壤的净化作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减少。
2.各影响因素对水平方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物理性粘粒、交换性盐基总量对水平方向土壤重金属的相关系数均远远大于0.05,表现出显著的不相关;水解性总酸度对水平方向土壤重金属的相关系数Sig都小于0.05,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水平方向上对土壤重金属Cd、Pb、Zn、As、Cu的显著性相关系数Sig都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对土壤Cd、Pb、Zn、As、Cu的显著性相关系数(Sig)都小于0.01,呈现高度的相关性,故有机质对土壤Cd、Pb、Cu含量的影响特别大。
各影响因素对竖直方向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如下:田间持水量与土壤重金属Zn相关系数为0.947,显著性系数Sig=0.015<0.05,表现为显著相关;土壤容重与重金属Zn和Cu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和-0.885,显著性系数Sig=0.045<0.05(Zn)和Sig=0.046<0.05(Cu),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毛管孔隙度对土壤Cd、Pb、Zn、As、Cu的显著性相关系数(Sig)远远大于0.05,表现为显著的不相关;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对土壤重金属Cu的相关系数为0.929,显著性相关系数Sig=0.022<0.05,表现为显著相关性;交换性盐基总量、水解性总酸度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土壤Cd、Pb、Zn、As、Cu的显著性相关系数(Sig)远远大于0.05,表现出显著的不相关;有机质含量对土壤Zn的相关系数为0.949,显著性相关系数Sig=0.014<0.05,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故土壤物理性粘粒对土壤重金属Zn的影响显著。
3.通过对重金属影响因素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进行回归模拟,并用标准偏相关系数对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分析后发现:
(1)在研究土壤中,影响水平方向土壤中As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Cu的含量,所以可以将土壤中Cu的含量作为土壤中As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线性模拟;竖直方向上各影响因素与As的相关性不显著,所以回归方程没有意义。
(2)在研究土壤中,影响水平方向土壤中Cu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的Cd、Zn和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总量,根据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各因素对土壤中Cu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土壤中Cd的含量(0.738)>土壤中Zn的含量(0.279)>交换性盐基总量(-0.025);影响竖直方向土壤中Cu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的物理性粘粒,所以可以将土壤物理性粘粒作为土壤中Cu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线性模拟。
(3)在研究土壤中,影响水平方向土壤中Pb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可以将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中Pb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线性模拟;竖直方向上各影响因素与Pb的相关性不显著,所以回归方程没有意义。
(4)影响水平方向土壤中Cd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的Cu、Zn和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总量,根据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各因素对水平方向土壤中Cd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土壤中Cu的含量(1.354)>交换性盐基总量(0.034)>土壤中Zn的含量(-0.378);竖直方向上未监测出Cd的存在,所以没有回归分析结果。
(5)在研究土壤中,影响水平方向土壤中Zn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水解性总酸度,可以将土壤水解性总酸度作为土壤中Zn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线性模拟;竖直方向土壤中影响Zn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所以可以将土壤有机质作为竖直方向土壤中Zn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线性模拟。
4.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发现,距河岸越近土壤污染越严重,在表土层和水平0cm处土壤均为极强度污染级别,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和竖直方向的加深,土壤污染程度逐渐减小,水平方向从水平180cm处,竖直方向从220cm向上20cm处,污染程度均为轻度污染级别。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土壤重金属随水平方向距离增加和竖直方向深度增加而污染程度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