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区域比较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央政府下达了4万亿刺激计划,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利用融资平台举债以完成4万亿配套资金的任务,致使地方债务激增。一方面,地方政府举债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地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各地政府财政缺口的扩大和债务规模的扩张,长期资不抵债的困境将造成地区经济隐性的偿债风险,引发债务危机。目前,我国学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债务的成因、运用与风险,对地方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较少,且基于数据不可得的原因,现有的相关实证分析大多是运用地方债务的代理变量或估算作研究,这可能导致估计结果的偏误。因此,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使用真实债务数据研究地方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就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财税体制、经济增长模式和土地财政的视角,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并从时间、区域和债务类别三个维度对地方政府债务作描述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的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负担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分别从工业投资、土地市场和流动性规模等方面,分析地方债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再次,选取1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全样本以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债务规模为标准进行划分,比较不同区域地方债务对经济影响的程度;最后,以四川省为例,分别对四川省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负债的现状作描述性分析,探究四川省政府债务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与潜在的风险。主要结论是:(1)总体上,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有力的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通过举债,加大公共产品的投入,改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满足我国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求;(2)大中城市地方债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小城市。大中城市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与经济条件,对债务有更好的利用效率,而小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容易忽视其他经济发展的配套环境设施,影响经济产出效率;(3)低债务率地区地方债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高债务率地区。低债务率地区对债务有更大的容忍度和利用效率,而过高的债务负担将产生挤出效应,抵消一部分债务对经济的积极作用;(4)地方债务主要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5)地方债务通过土地市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地方政府通过举债压低工业地价,直接增加工业产出,间接增强引资力度,但该作用在大中城市不明显,大中城市通过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不可持续。(6)在适度规模下,地方政府适当地举债能提升资产流动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但对于债务率过高的地区,该作用不明显,资产的流动性随着债务规模扩张缩小,高债务率地区应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的忽视,指出了课程设计对该专业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高职的特点,提出了做好课程设计切实可行的办法.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时代的强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诠释着“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圳把解放思想视为永恒的主题,昆山让解放思想成为习惯。重
目的;通过分析6例被误诊的ALI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找出误诊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方法:分析被误诊为心源性肺水肿的6例化学气体所致的ALI,与心源性肺水肿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临床及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513”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并根据园艺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将岗位职业标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其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各选取2~3个县,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药品监督落实机构进行调查。
目前,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足,学习能力也较薄弱.针对此现象,从低年级开始,利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和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实践
近些年,一些农产品在媒体上频频曝光,2007年的普洱茶,2008年的铁观音,2009年的大蒜,2010年的绿豆。在这些农产品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们
特邀栏目主持周修亭先生简介周修亭,现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郑州大学营销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郑州大学MBA指导教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河
柳工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特色装载机发祥地,中国工程机械成长的摇篮。多年来,柳工始终引领着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潮流,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分享经济日益风靡,但国内外对于分享经济与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研究至今几乎是空白。文章以当下风靡全球的分享经济为宏观经济背景,将微观企业战略与之相结合,通过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