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民主党派领导人能力素质研究

来源 :陈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民主党派建设也需要新面貌。民主党派领导人是民主党派的“关键少数”,提升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能力素质有助于其自身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从而提升多党合作实效。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需要在各方面制度建设上取得成效,多党合作实效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参政党建设,从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对新时代如何提升民主党派领导人能力素质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能力素质特征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将民主党派领导人成长的时代背景与其能力素质联系起来考察,总结归纳出老一辈与新一代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能力素质的代际特征。在探究新时代的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对于新一代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能力素质发展有何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立足于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通过对现有材料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新时代部分民主党派领导人在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及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确实存在建设不深入、不到位等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人才结构不合理、实践锻炼不充分、平台搭建不完善以及约束激励不到位这四个原因导致的。依据新时代民主党派领导人能力素质发展的以上不足及原因的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和独立思考,从而针对性地从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履职能力以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三个方面探索出新时代条件下提升民主党派领导人能力素质的可行性路径。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强以及公民法治意识广泛提升的基础上,公民更积极主动参与维权行动。特别是面对检察机关的指控时,被追诉人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身利益需求的人,因而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更多地参与到诉讼程序中,能够切实地维护自身权益。由于被追诉人更多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提出意见,而辩护律师主要从现有规定与证据出发尽可能保障被追诉人正当权益,双方对于最佳利益的判断会不一致,对辩护方
学位
我国地方组织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它是指导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本法律,包括了地方人大和政府的产生和职权等内容。地方组织法的价值构造指的是该法本身应该具有的积极作用,而这些积极作用是动态变化的,从而形成了价值要素间的结构。价值构造相关的问题研究在我国地方组织法立法及其实施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地方组织法领域中绕不开、必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
学位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人民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价值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历届领导人发展人民健康的基础之上,在新时代发以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人民健康发展难题。站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人民健康的角度上,在许多场合论述人民健康及其相关话
学位
“个人”历来是哲学家讨论的热点,但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个人”也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将这些认知进行归纳概括,可以发现从个人自身出发,康德、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肯定了个人的主体性地位,而黑格尔、鲍威尔等人则认为个人是客体性的存在。从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康德认为个人自由与自然必然性是相背离的分裂关系,而黑格尔则认为个人与自然是相统一的共生关系。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施蒂纳认为个人的排他性导致个人
学位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这部《国防法》着眼于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适应改革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作出充实规范,对国防事业的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国防法》价值构造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防法》作为国防和军事领域的基本法,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元素,主
学位
全面抗战时期,为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担负起民族解放战争中流砥柱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源头;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中国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决策,把党的政治建设提
学位
当前对公序良俗原则的讨论一般局限于民法领域,有学者逐渐意识到公序良俗原则并非仅适用于私法,其在公法之中也有广泛适用。虽然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但我国刑法通过将公序良俗上升为法益给予其严密的保护,妨害风化犯罪的设立便是其中代表,妨害风化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即为公序良俗,该类罪名的设立是公序良俗原则刑法适用的体现。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从上古时期到如今,妨害风化犯罪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未曾
学位
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是体现被害人“自我决定”意志的、对于行为人出罪具有特殊刑法学意义的概念,应当作为构成要件阻却事由来把握。我国目前的刑法改革在犯罪论的教义学讨论乃至相关司法判例中均部分接纳了德日三阶层体系中的观点,这使得将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作为构成要件阻却事由应用在刑事司法中具备一定的体系基础与应用前景。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务中,仍存在忽视被害人的“犯罪地位”的不妥之处,一些案件的判决结果不能
学位
当前我国不动产征收立法属于分散式立法,形式上表现出立法体系架构上的法门众多,内容上呈现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城乡二元立法结构。因法律制度的差异、冲突和不完善,引发城乡征收不平等、公私利益失衡、征收冲突频发等现实危机。这与当前国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征收领域公私利益平衡的改革和发展目标不相符。因此,有必要探究现行不动产征收立法及其实践的共性问题,借鉴域外有效经验,通过建
学位
制度治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并强调坚持制度治党,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之策。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加强党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在解决党内腐败问题上的治理效能。经过近十年的制度治腐,取得了众多制度性成果和显著治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