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颗粒系统中力分布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二维颗粒系统中的力的传递和分布作了相应的讨论和研究。首先,考虑到实际颗粒堆积中存在着大量的“拱形”结构,而q模型不能很好的描述这一现象,从而我们对原有的q模型做了相应的改进:引入两种新的概率分布ρ0与ρ1来修正该模型,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当f→0时,p(f)并不趋向0,而是趋向区间最大值,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的结果,克服了q模型在f≤1处分布曲线与实验不符的缺陷。 其次,为了更好地反映系统中存在的“拱形”结构,我们定义了一种特殊的“stool”模型,通过随机定义“stool”的长度,重量以及力的传递点来反映颗粒堆积的无序,我们计算了系统无外力的情况,发现它和q模型的结果在f≥1的情况下符合的很好,在f≤1的情况下比q模型更能反映实验的结果。此外我们还计算了系统有外力的情况:发现该模型与q模型都遵循f-a的分布规律。 再次,为了克服q模型中所不能反映的力的矢量性,我们研究了包含力平衡和转矩平衡的层状矢量模型,具体对无摩擦系统中力的非负性做了分析和相应的简化。对于有摩擦的系统我们仍然使用了Nguygen等人试探解的方法。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系统中竖直方向力的分布与标量q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最后,我们研究了具有六角密排结构的颗粒系统在外力Fexl作用下各层颗粒的作用力随水平位置的分布。通过随机选取水平作用力为参量,以及对系统的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近似方法,我们发现在层数r≤N时,每层都会出现一个双峰的结构,并且双峰的高度会随着层数的增加呈幂函数衰减,这与实验和Srdjan等人模拟的结果是很类似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复杂网络的一些结构特征以及其上的几个动力学问题。  首先,作者介绍了与网络有关的概念、定义、分类以及矩阵表示。从连接矩阵出发,作者给出了求四阶圈图
该论文针对报道很少的FeZrB,FeZrBAl以及FeHfB薄带,研究了影响GMI效应的因素.另外,巨磁阻抗效应虽然可以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但是对其物理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系统,对
本文采用Monte-Carlo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无序钉扎和热涨落驱动的磁通格子的熔化相变。计算了磁通线格子在Z轴方向的关联函数(Cz),用磁通线格子在Z轴方向的纠缠和退耦合来定义磁
目前有关量子纠缠态的制备、操控和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正在蓬勃发展。探索纳米尺度或者更大尺度结构的量子力学行为对理解宏观经典世界如何过渡到量子世界以及推进超
本文在夸克-夸克相互作用中,分别加入了单胶子交换势中的张量力部分(简称单胶子张量力),和手征夸克耦合相互作用中的张量力部分(简称手征张量力)。  本文研究了加入张量力对Λ
IEEE802.11b标准是WLAN(无线局域网)中应用最成熟和广泛的技术,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快速接入以太网的技术,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扩展和补充。传统的802.11b标准有它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实验在稀薄碘金属原子中的实现,不仅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而且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原子在低温下的动力学性质,理解其他物理现象提供了一种途径.光格子中的
本文运用量子统计中的格林函数方法和费曼图技术,在自洽T矩阵近似下研究了二维DDW态的非磁性杂质散射效应,计算了直流电导率,并研究了弱局域化问题。得到的主要创新结果有两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