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源地水稻物候期对中国华南和西南稻区褐飞虱首迁峰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褐飞虱虫源地的水稻物候期变化对中国华南、西南稻区褐飞虱年内首次迁入峰(简称首迁峰)的影响,更好地监测预警中国褐飞虱种群的早期迁入和为害,本文利用中国褐飞虱逐日灯诱数据,统计了2001-2019年中国华南和西南稻区历年褐飞虱最早、平均、最晚首迁峰的发生期,逆推了各首迁峰的迁飞轨迹和主要虫源区;结合同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卫星影像资料,反演了覆盖首迁峰发生期及其前后的虫源区水稻种植分布及其物候期变化特征,揭示了虫源区水稻物候期变化对两个稻区褐飞虱首迁峰的影响;分析了虫源地地面气温变化对虫源地水稻物候期和两稻区首迁峰发生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虫源地水稻物候期及其首迁峰早晚对全国褐飞虱偏重以上发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这19 a中,迁入华南稻区的褐飞虱最早首迁峰的主要境外虫源地为缅甸中部、越南和泰国,平均首迁峰和最晚首迁峰的主要虫源区为越南中北部;迁入西南稻区的年内最早首迁峰虫源区主要位于缅甸中部,平均首迁峰和最晚首迁峰的主要虫源区为缅甸中、北部。(2)虫源地水稻物候期变化对迁入中国华南、西南稻区褐飞虱首迁峰的起飞日期影响较大。这19 a中,迁入华南和西南稻区的褐飞虱年内最早和平均首迁峰虫源地的水稻物候期均以分蘖期和抽穗期为主,最晚首迁峰虫源地的水稻物候期均以抽穗期和成熟期为主。(3)虫源地水稻出苗期迟时,华南和西南稻区的各类首迁峰发生迟;虫源地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早时,华南和西南稻区的各类首迁峰发生早;虫源地水稻发育进程快时,华南和西南稻区的各类首迁峰发生早。(4)迁入华南稻区的最早、平均和最晚首迁峰与虫源地所处纬度及其物候期的关系是:虫源地纬度越低,物候期越早,迁入华南和西南稻区的褐飞虱最早、平均和最晚首迁峰相应地出现的越早。(5)这19 a中,迁入华南稻区的最早、平均和最晚首迁峰虫源地的候平均气温大多比其气候态候平均气温高;随着气候的变暖,华南稻区的最早、平均和最晚首迁峰皆有逐年提前的趋势,相应的物候期日序也有提前的趋势;迁入西南稻区的19 a平均的最早、平均和最晚首迁峰虫源地候平均气温略低于气候态候平均气温;最早首迁峰虫源地候平均气温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和最晚首迁峰虫源地候平均气温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相应地,最早和最晚首迁峰发生期及其虫源区水稻物候期有提前的趋势,而平均首迁峰及其虫源地水稻物候期有微弱的逐年延迟趋势。(6)当首迁峰虫源地水稻物候期处于日序52-102之间,水稻植被EVI值从0.3832上升到0.5375(从分蘖期到抽穗期)或从0.5375下降到0.4744(从抽穗期到成熟期)时,易引发当年中国褐飞虱的大发生和偏重发生。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为明晰夏玉米生长季农业干旱形成过程中降水、温度相对贡献程度这一关键问题,从海河平原1960-2019年夏玉米生长季气象干旱、高温事件及并发事件时空分布出发,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模型模拟逐日土壤水分数据,基于模拟的土壤水分研究夏玉米生长季农业干旱变化特征,在VIC模型中构建降水不变情景与温度不变情景,剥离降水、温度在农业干旱形成
学位
太阳辐射减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太阳辐射减弱背景下,如何保障稻麦粮食安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对稻麦作物生长、生理代谢、产量及品质等方面有何影响,以及通过施肥能否减轻太阳辐射减弱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遮阴处理下不同施用量的氮磷钾复合肥、硅肥对稻麦生长、生理特性、干物质积
学位
烟草是我国财政增税的重要来源,地位举足轻重。而河南许昌是烟草主产区之一,以种植面积大、分布广,远销国内外而闻名。近年来,数字农业发展迅猛,作物模型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国内外已将作物生长模型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产量预报、田间管理指导以及精准农业等方面,但目前国内烟草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尚属少见。鉴于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优势以及其在国内较少开展,本文利用WOFOST模型开展了烟草气象服务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
学位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在很长时间内,全国各地都受到了由细颗粒物浓度增长带来的灰霾事件的影响,碳质气溶胶尤其是二次有机碳(SOC)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开展,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均有改善,作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细颗粒物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雾霾事件频繁发生的区域之一,
学位
为了选出北京地区参考作物蒸散方法的简洁高效的能够代替Penman-Monteith(PM)的方法和探究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长时间序列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北京市195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气象数据,采用10种不同经验模型以及2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不同组合方式估算了北京市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并且在北京市大兴区试验站测定了长时间的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产量、耗水量等要素,计算了长时
学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条件下由光合中心发射出的波长在650~860 nm之间的光谱信号。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物,它与植物光合作用具有紧密的联系,包含丰富的光合信息,为陆地植被观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陆续生成了多种基于卫星的遥感SIF产品。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
学位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CO2的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稻田是陆地生态系统CH4和N2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占我国耕地总面积达27%,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源和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探究稻田土壤CH4氧化和N2O还原过程,揭示稻田中的温室气体消减规律,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常温稻田(CK)、夜间增温稻田(NW)、常温施硅稻田(Si)、夜间增温
学位
小型水体(面积<1 km~2)数量众多,总面积占全球内陆水体总面积的40%以上。小型水体蒸发在大气的物质和能量收支及局地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天气气候模式中却常常将其忽略,或依据大型水体的理论估算小型水体蒸发,这势必会引起误差。因此,准确观测小型水体蒸发量,并厘清其驱动机制,对于发展天气气候模型和改进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一处养殖鱼塘为内陆小型水体的代表,采用涡度相关法观测
学位
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受到高温高湿胁迫的影响,黄瓜生长过程中易发生植株徒长、花芽分化不良、化瓜严重等问题。本研究以“津优101”黄瓜为试材,开展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试验设计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持续时间三因素正交试验,昼温/夜温设置32℃/22℃、35/25℃、38℃/28℃和41℃/31℃四个水平;空气相对湿度设置(50±5)%、(70±5)%和(90±5)%三个水平,持续时间设置3、6
学位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源成分谱不仅可以反映颗粒物中的元素浓度及其污染程度,还可以为颗粒物的源解析提供必要的成分数据,是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依据。开放源扬尘(包括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和土壤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携带的有毒金属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因此不同种类的开放源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污染物来源和健康风险值得研究。本研究在中国东部重点城市南京共采集了多种典型的开放源扬尘,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