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其中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噪音低、抗磨性强、养护方便等优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随着全国路面通车里程的迅速增长和道路服务期的延长,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从建设高峰期逐渐转变成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时期,沥青路面的养护日益重要。传统路面修复存在资源浪费、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而基于渗透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很多优势,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省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有限养护资金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达到修复路面早期病害的目的。基于此,论文对基于渗透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作用机理、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论文首先总结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类型及原因,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养护时机及常见养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基于渗透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适用条件;然后结合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提出再生剂的技术性能要求,并通过室内试验检测评价了三种再生剂(Ⅰ型、Ⅱ型、Ⅲ型)的渗透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渗透速率随渗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同时Ⅰ型再生剂的渗透性及抗老化性均最佳。其次,论文对再生剂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即向老化改性沥青中以外掺法按不同质量比(2%、4%、6%、8%、10%)分别加入三种再生剂得到再生改性沥青,通过检测再生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并借助DSR、BBR仪器检测其流变性能,评价再生剂对老化改性沥青的再生效果,并确定三种再生剂的最佳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剂对老化改性沥青具有明显的再生作用,再生后沥青针入度和延度均有所增加,软化点得到降低,最佳再生剂用量为6~8%;同时抗疲劳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得到提高,但高温抗变形能力下降。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多次老化及再生试验,检测各阶段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发现二次再生沥青的基本性能稍弱于一次再生沥青的基本性能,验证了多次再生的可行性,并建议二次再生的再生剂用量在一次再生用量的基础上提高4%。最后,为验证再生剂的实际应用效果,论文结合昆山大直港桥和金鸡河大桥试验路,介绍了基于渗透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并对试验路渗水及抗滑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回收再生前后沥青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渗透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同时能够有效封闭路表裂缝,降低渗水系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经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