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乒乓球运动在宝鸡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乒乓球比赛每年就有十余次,业余训练的氛围非常好。宝鸡市常年举办的有“百合杯”、“天河后备人才杯”、“巨金杯”、“瑞丰石油杯”等乒乓球赛事,这些赛事有效地推动了宝鸡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为宝鸡市营造出良好的大众乒乓球锻炼氛围。本文通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反映:第一,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训练场所在数量上和训练条件上基本都能够满足少儿乒乓球训练的开展,满足不同水平少儿乒乓球爱好者需求运动员训练培养的格局;其次,宝鸡市少儿业余乒乓球训练机构呈现出以下特点:社会力量在少儿乒乓球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少儿乒乓球培训机构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打造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运动人才培养的一条龙体系。此外,宝鸡市体育局将培训少儿乒乓球选手的任务,从政府主办剥离出来,适时的推向了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当地社会培训少儿乒乓球的热情;第三,调研还反映出目前宝鸡市少儿乒乓球教练普遍有年龄老化的现象。男性教练员比重过大,女性教练员人数过少。教练员的职称结构以中级职称为主,教练员的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第四,从宝鸡市少儿乒乓球普及的角度看出,调研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参加乒乓球训练的目的更加理性,家长的良好心态,更有利于乒乓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同时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成本的人才浪费,也为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五,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中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多,女性少,在训练中注重技术训练忽视体能训练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提高的角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宝鸡市的少儿乒乓球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跃居全省前列。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竞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其中也存在着问题,培养模式太过单一,依然沿用着三级训练体制,竞赛方面由于一家独大与交流运动员的引进,以及“以大打小”行为,也导致了宝鸡本土球员发展受到制约。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改进宝鸡市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发展的对策:第一,充分认识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身心特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为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少儿心理特征,激发运动员学习兴趣,有效缓解学与训的矛盾。第三,加强对教练员基本理论素养的培训工作,加强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改善其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第四,改善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并处理好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为宝鸡市乒乓球水平的提高奠定人才保证。处理好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和专属能力训练的关系,保障少儿未来的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五,立足宝鸡已有优势,立足硬件基础,加快软环境建设,提高宝鸡少儿乒乓球水平。通过继续打造乒乓球赛事平台,并加强少儿乒乓球训练机构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等环境的改善来吸引更多少儿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