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在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麻醉深度与经验指导麻醉深度两种术中管理方法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选取ASA分级Ⅰ~Ⅲ级,年龄位于65-80岁之间,2018年4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择期非心脏、非神经外科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长超过2小时的患者80名。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验组(按照临床经验维持麻醉深度)40人,BIS组(麻醉维持期间BIS值尽量保持在45-60的范围)40人。经验组与BIS组两组患者都监测BIS值,经验组手术全程遮挡BIS值。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缝皮结束时间、麻醉停药时间、拔管时间等。术后即时将患者血压、BIS值等信息从迈瑞监护仪(型号BeneView T8)导出,记录术中低血压、低BIS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累计时间,双低发生情况,低血压导致低BIS出现的时间,低BIS导致低血压出现的时间。查阅东华标准版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版本iMedical 8.0)记录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1)经验组低血压发生率216%,双低发生率152%,低BIS发率219%;BIS组低血压发生率190%,双低发生率54%,低BIS发生率103%。(2)两组患者发生双低、单纯低BIS、单纯低血压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经验组中双低、单纯低BIS患者比例高于BIS组,经验组中单纯低血压(BIS值正常)患者比例低于BIS组。(3)低BIS导致低血压(麻醉过深所导致的低血压)、低血压导致低BIS(先发生低血压后发生低BIS)的情况分别占经验组总低血压的百分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占BIS组总低血压的百分比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低BIS(麻醉过深)导致低血压的情况中,出现低血压所需时间(20min以内)与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百分比(30%~40%内)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517;在低血压导致低BIS的情况中,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百分比(30%~44%)与出现低BIS所需时间(12min以内)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634;低血压导致低BIS的情况中,血压较基础血压变化程度(35%~60%内)与BIS较基线变化程度(60%以内)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665。(5)经验组患者低血压持续时间、累计时间、低BIS持续时间、累计时间较BIS组更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较BIS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BIS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老年患者麻醉中,BIS指导麻醉深度能预防麻醉过深,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并加快患者苏醒。(2)术中低血压可导致与麻醉过深无关的低BIS,提示脑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随着大学生源的扩招,目前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生活非常丰富,存在很多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满足了学生对多元文
熔渣在进行干法粒化时,熔渣的流量大小与水冷转盘转速共同决定了熔渣的粒化程度,相较于水冷转盘转速难以做到精确控制,熔渣流量大小可以通过控制熔渣液位高低来实现。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恒流量装置各部件的主要参数,利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三维模型,使用ANSYS软件对容器的强度进行强度校核并分析,证明装置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干法粒化试验顺利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以工厂现有渣包体积设计熔渣盛
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的对象也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后续管理过程也显现出各种严重的问题,例如“非保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层出不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着重分析了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并为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对于保障房的大规模开发,大家都有“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共同认识。保障性住房
由于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的频繁作用,加之设计和施工中存在某些缺陷,很多桥梁的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在设计年限内出现裂缝、拥包等病害,尤其是钢桥面铺装层。由于钢桥面铺装层受复杂多变气候条件和重载交通影响十分显著,国内外专家在大跨径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铺装材料、设计控制指标等方面也积累一些经验,但钢桥面铺装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铺装结构和材料,而对铺装结构层受行车荷载和
目的:验证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低龄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 refractory epileps,DRE)是否安全有效,探索儿童行VNS后最佳刺激参数,分析探讨VNS对低龄儿童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入组条件筛选患者,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6岁DRE患儿6名,采集入组患儿术前3月癫痫
资源发现系统评价体系有助于图书馆选择合适的资源发现系统,支持图书馆与系统提供商的谈判。在资源发现系统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图书馆和读者;评价内容主要有4个部分:资源发
背景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方法在国内逐步得到应用,其在改善儿童、成人患者癫痫发作、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初步效果。国内临床治疗例数正逐年增加,但不同年龄阶段VNS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青少年处于社会功能完善、情感建立等重要阶段,将此类患者按年龄划分为儿童或成人进行研究不能很好反应该群体术后疗效。该研究通过观察青少年期患者VNS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