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文章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个案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从文化角度,特别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研究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化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对文化成分的处理问题。目前,这些讨论基本上是针对文学翻译,很少涉及非文学作品的翻译。 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尽量将异域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异化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吲向作者。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种策略的选择。 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论为基础,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英译本为个案分析,探讨政治性文章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杰弗里·高尔特·哈尔曾说过:“纵观康拉德的所有作品,《间谍》可以算是他创作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哈尔的评判或许有些偏颇,但却一语中的地点出了《
黑人女剧作家洛琳.韩丝贝利生命短暂,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白人》、《西德尼.布鲁斯坦窗上的签名》以及其它没有出版的几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