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的制备、修饰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晶石LiMn2O4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电化学性能好等优势,应用前景非常诱人。虽然还存在容量较低、充放电稳定性较差、循环容量衰减严重等缺点,但可以通过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或者采用新的合成方法来改善电化学性能。目前,LiMn2O4材料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LiMn2O4的可逆比容量,增加循环寿命的问题。合成高性能、结构稳定的LiMn2O4是制备和研究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 本论文分别采用尿素前驱物合成法和半固相法合成LiMn2O4正极材料,该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合成成本低,经济实用等特点。两者相比较,尿素前驱物合成法使反应物在分子水平上充分接触,在较短的时间内与较低的温度下,得到性能优秀的正极材料。由于尿素的还原性,该方法合成的材料中含有较多的Mn3+,使材料不仅具有4伏左右放电平台,而且3V平台也得到展现。以电流密度为1mA·cm-2,2.7-4.4V(v.s.Li)电压范围,电解液由LiPF6(1mol·dm-3)与EC+DEC(1:1体积比)的测试条件下,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76mAh·g-1。尿素前驱物合成法合成的最佳条件为800℃,空气气氛下烧结7h。而采用半固相法合成LiMn2O4,方法成熟操作更简单,合成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循环20次之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94mAh·g-1。半固相法合成的最佳条件为760℃,空气气氛烧结24h。 当电池深度放电时产生Mn3+(3d4)导致Jahn-Teller畸变效应,造成晶体由立方晶系向四方晶系转变致使容量衰减。为此,本实验选用了Li、Cr、Co、Ni等元素进行阳离子单掺杂或混合掺杂以抑制尖晶石LiMn2O4的Jahn-Teller畸变,稳定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研
其他文献
纳米TiO2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重要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抗紫外线能力强,良好的光吸收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涂料、感光材料
由于稀土焦硅酸盐体系烧结温度低、易于合成,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并能获得高亮度、高化学稳定性的发光材料,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溶胶-凝胶法主要优点在于可
锂离子电池与其它可充式电源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从而成为移动通讯设备中倍受青睐的储能电源。LiCoO2具有易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可逆性良好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目
纳米ZrO2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除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耐火材料和陶瓷颜料外,在特种陶瓷、能源、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光学玻璃和二氧化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
文章基于对脆弱性和综合竞争力的认知和理解,构建脆弱性及综合竞争力模型,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和PCA法分别对中原经济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算,最后通过线
固体酸可以理解为凡能使碱性指示剂改变颜色的固体,而固体超强酸是指酸强度超过100%浓硫酸(Ho=-11.92)的固体酸。由于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不但具有种类多、酸性强、无腐蚀性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
超临界流体(SCF)具有优良的溶解能力和传质性能,因此广泛的应用在超临界萃取,制备化学和超临界反应中。本文初步探索了超临界条件下的丙烯氢甲酰化反应,并对丙烯氢甲酰化反应
本文的出发点是:利用纳米材料和固体超强酸的优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制备出纳米级具有一定晶型的固体超强酸,并与一般方法制备的固体超强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 下面是论